李凡一口氣重組整個龍武軍,更名神武軍,靠著過人的軍威和名望,迅速在孟津渡和彭城招募到了七萬人。
與此同時,一道重要軍情傳來,引起李凡心頭巨震。
李隆基令楊國忠募兵,潼關增兵至二十萬人,老將哥舒翰被抬了出來,頂替高封二人,穩住軍心,迎戰尹子奇。
歷史再一次的應驗,仿佛無法更改,李隆基坑完一個,又來一個。
李凡的緊迫感被頃刻間推到了極致,因為高封二人的下場,將成為哥舒翰頭頂的一把刀,這位老將即將走向他英明一生的身敗名裂!
大唐即也將被拖入至暗時刻!
禍不單行,后方河北義軍遭遇重創,常山郡顏杲卿戰死的消息在過了兩個月才傳出來,讓唐軍士氣進一度低迷。
但好在,外界此刻并不知道高封二人已被救到孟津,也不知道李凡擴軍十二萬,只有洛陽的安祿山收到了一些線報,大概知道李凡在募兵。
李凡瘋狂練兵,同時派出斥候多次嘗試聯系潼關,但在叛軍的圍攻下,潼關已經被徹底切斷,根本無法聯系。
沒有辦法,他只能讓高仙芝等人加緊練兵,以不變應萬變。
十月初。
李凡視察神武軍新兵,偌大的關內平原上喊殺沖天,赤膊操練的將士黑壓壓的一眼望不到頭。
曾幾何時,他也曾幻想過千軍萬馬,可真正當他擁有了,才知道帶兵有多難。
這些日子,單單是龐大軍隊的后勤調配就是一個大問題,意外頻出,最終他采納了周通提議,征集兩萬名勞工,作為后勤民夫,戰時負責后勤養馬,閑時務農。
同時提拔劉晏在內的十二名劉氏子弟設立府庫,協助周通總管后勤,一舉解決了麻煩。
整個孟津之地,一時間涌出了不少的才俊和新面孔。
“王爺,周通,劉晏求見。”李璇璣輕聲提醒。
李凡挑眉:“讓他們過來。”
“是。”
不一會,周通和一個身穿藍衣的年輕士子快步走來,其朝氣蓬勃,干練博學,不愧是士族培養的骨干,精于內務,和軍旅出身的周通正好互補。
“卑職,拜見王爺。”二人一拜。
“起來吧,有什么事?”李凡問道。
周通立刻道:“回王爺,彭城第三批糧草已到,預計足夠十二萬大軍撐到年尾,等一開春,關內農耕續上,能緩解一定壓力。”
“另,張大師已帶工匠趕制出了一萬五千套軍甲,算上之前的繳獲和庫存,十二萬人能勉強夠用。”
聞,李凡總算是聽到一點好消息,眉頭不由舒展。
雖然只能撐到年尾,軍甲也只是勉強,但也算是過得去了,要想擴軍,必然就要承受龐大的后勤壓力。
“不過王爺。”周通話鋒一轉,眉頭緊蹙:“戰馬嚴重不足!”
“按照您制定的計劃,光是斥候營就需要一人雙馬,負責偵察敵情,這還不算龍武營的兩萬騎兵,以及左右廂軍的騎兵配比。”
“這中間足足差了三萬匹的數字!”
“這么多?”李凡蹙眉。
劉晏拱手,苦笑道:“王爺,這還是保守估計,若真到您要動兵之時,加上損耗,估計差的更多。”
“彭城沒有馬場,這一點沒辦法幫到王爺,只能想辦法從一些域外商人那里購買,滿足軍隊所需,可這零零散散的杯水車薪,而且一來一回至少半月,太慢了。”
聞,李凡突然有種一分錢難倒英雄漢的感覺。
這軍隊作戰,一旦人多了,拼的也是綜合實力啊!
“王爺,要不然縮減一下左右廂軍及后軍的戰馬數量,把馬留給龍武營精騎?”
“不行。”李凡直接否決。
“沒有戰馬,全部步卒,實力將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