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要叫‘江南第一’學院啊?”于萬三詢問著,這是蘇硯冬敲定的名字。
當時于萬三在會議上,非常支持而且贊同,私下里卻偷偷問道。
“我覺得學院比書院更加包容萬象。”蘇硯冬現在閑下來,也不去聽那些關于自己性別的風風語,一邊看著各種發明的新品,一邊回答于萬三的問題。
“你什么都沒考慮就同意我啊?不怕我給你帶到坑里嗎?”蘇硯冬心情放松下來,就喜歡開玩笑。
尤其是她發現于萬三居然會臉紅一樣。
臉皮這么厚的巨賈商人居然還會臉紅?蘇硯冬忍不住多逗弄一下。
“我什么都聽你的,”于萬三拉著蘇硯冬的袖口,動作很輕,怕扯到傷疤,“所以你要和我好好解釋,多和我說話。”
蘇硯冬還真的思考過如何在江南好好建設“制度化學院”,“首先,‘第一’這個名號,其實是為了學子內卷準備的,因為有了‘第一’,就會有‘第二’,這樣的話,學子們就會為了爭取第一的名號而努力。”
于萬三點點頭,沒想到還有這種含義。
現如今大虞的教育制度十分落后,除了幾個主流城市有兩座及以上的書院,一般的地方,都是隔了好幾個城市只有一座書院,導致教育資源落后,也沒有競爭意識。
“其二就是,我想把慈安院的方式復刻出來,為大虞培養更多的實用型人才。”
“科教興國”,這個概念她老早就向萬平帝提出來了,明明都懂的道理,農具先進了,就會解放更多的人力,同時提高生產力。
那么科技人才刻不容緩,可是在大虞,這種科技人才的地位,居然和樂籍差不多,屬于匠籍,是又累又不討好的活,創新能力幾乎為零。
若是能在江南培養人才輸送中央,未必不能讓大虞再撐個幾百年。
大虞就像是一架運轉已久的機器一樣,上面都是銹跡,百廢待興。
于萬三離自己有些近了,從前怎么沒發覺,于萬三這么粘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