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的清晨,寒冷徹骨。
胡天佑站在通化臨時指揮所的窗前,望著遠處被白雪覆蓋的戰俘營區。
一夜之間,通化市的局勢已經大為改觀,街道上巡邏的解放軍戰士比往常多了數倍,各個重要路口都設置了檢查站。
“傷口還疼嗎?”林梅端著一碗熱騰騰的小米粥走進來,關切地問道。
胡天佑活動了一下受傷的肩膀說道:“還好,子彈只是擦過,沒傷到骨頭。”他接過粥碗,感激地點頭,“謝謝,外面的情況怎么樣了?”
“通化支隊已經全面控制了三大戰俘營,收繳的武器數量驚人。”林梅神色凝重地說道,“光是步槍就有四千多支,輕機槍一百多挺,還有大量的手榴彈和彈藥,如果不是我們提前發現,后果不堪設想。”
胡天佑喝了一口粥,暖意順著喉嚨滑入胃中。
“對藤田的審訊有進展嗎?”
林梅搖頭道:“那老鬼子嘴硬得很,什么都不肯說,倒是從他手下那里問出了一些情報,暴動計劃代號‘春風行動’,原本定于昨晚午夜開始,首先攻擊戰俘管理處,然后兵分三路占領通化要地。”
“武器來源查清楚了嗎?”胡天佑問到了關鍵問題。
“初步調查是去年八月日本投降前后,關東軍秘密隱藏的一部分軍火,具體是誰在幫助他們,還在調查中。”
這時,通化支隊參謀長趙剛大步走進來,臉色不太好看:“天佑同志,我們有新的發現,你可能需要去看一下。”
胡天佑立即放下碗,隨著趙剛來到臨時指揮所的情報室。
桌上攤著一張通化市區地圖,上面標注了許多紅圈和箭頭。
“我們連夜審訊了抓獲的日軍戰俘暴動分子,”趙剛指著地圖說道,“根據他們口供,暴動計劃遠比我們想象的周密,他們不僅在戰俘營內藏有大量武器,在通化市區的多個地點也設有秘密物資點。”
胡天佑仔細查看地圖上的標記:“這些地點看起來不像是隨意選擇的。”
“對,”趙剛點頭道,“這些都是戰略要地,控制了這些點就等于控制了整個通化城,更令人擔憂的是,有跡象表明,城內有外部力量在協助他們。”
“國民黨特務?”胡天佑立即聯想到這種可能性。
趙剛沉吟道:“不排除這種可能,但也可能有其他勢力介入,通化情況特殊,除了日本戰俘,還有大量日籍技術人員和家屬,以及蘇聯人和前偽滿的官員,各方勢力在這里盤根錯節,關系復雜。”
胡天佑沉思片刻,說道:“我現在需要見見藤田一郎。”
戰俘營審訊室內,藤田一郎端坐在椅子上,盡管雙手被銬,卻依然保持著一種奇特的尊嚴感。
他五十多歲年紀,頭發花白,戴著一副金絲眼鏡,看起來更像一位學者而非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