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些奇怪:“你不會武功?”
端宴忙不迭地點頭道:“我半點功夫也不會,都是仰仗隊里的人幫忙擋著,先前遇到一堆吃人的畜生,要不是我腿腳利索跑得快,估計這會子已經要見閻王了。”
他說話間,我特意瞥了瞥他的手,發現他的手指白皙修長,甚至比我們在場的四個女的都要長上幾分,如蔥削般,居然格外漂亮。
看樣子他真的是個養尊處優的公子哥,估計連刀劍都沒有握過。
一路上死了那么多人,他一個不會武功的人能活下來,當真是十分幸運了。
洛神頓了一會,來回瞥了眾人一眼,沒說話,她的沉默就表示她已經默許了。
我道:“那等下我們五個人一起行動吧,人多也好有個照應。”頓了頓,又問雨霖婞:“妖女,你覺得呢?”
雨霖婞皺著眉頭,看了眼花惜顏,一臉嫌棄的表情,冷冷地哼了聲,說道:“我沒意見。”
我看了一眼表情有些尷尬的花惜顏,心道妖女其實你意見挺大的。
不過五人同行的計劃還是決定了下來,只是接下來的腳程很趕,我們幾乎沒有休息的時間,收拾一番便要開始朝那青銅巨門進發。出門的時候,雨霖婞把那盞蚩龍琉璃燈撿起來,寶貝似地帶到身邊,生怕別人和她搶。
進了墓道,洛神一個人走在最前面開路,端宴則顛顛地縮在她后面,不時去和她說話,她只是簡單地“嗯”了幾聲表示應答,惹得端宴很是郁悶。
我心里裝了太多疑惑,總也想不明白,一時落到了后面,抬起頭,從最后面望著洛神素白的背影,只覺得她渺渺遠遠,不可捉摸。
不由得用手摸了摸胸口----那里靜靜地躺著一塊鯉魚玉佩,此時格外滾燙。
正恍惚著,就聽見雨霖婞在前面催我:“師師,愣在后面做甚么!快著點,當心被粽子吃掉!”
“來......來了!”我連忙應了聲,嘆口氣,快步跟了上去。
因著有花惜顏的指引,這次完全是一場有目的的行動,而不是先前那種毫無章法可循的摸索。七拐八折之間,眼前便出現了一條非常寬闊氣派的墓道,幾乎可以并排使四輛馬車通過,隔一段距離便修筑了一扇半月拱形的門道,兩旁則各自聳立著一根盤龍柱。
我數了數,這種拱形門道一共有六扇。
這就是陰陽說里所謂的“六道輪回”,一般出現了這個種結構,就意味著這是一條主墓道,換句話說,這里離墓主棺槨所在的棺殿已經非常接近了。
果然走了半柱香的功夫,就見眼前的主墓道越發寬闊起來,上面鑄了寶頂,寶頂上刻著一些華貴的花紋,看不出如何明了的意義,估計只是裝飾一類的紋路。
跟著就聽端宴喊了聲:“到了,就是這里了!”
我的心隨著他的這聲呼喊霎時懸高,幾乎是快步小跑了過去,湊近去看,就見主墓道右側聳立著一扇巨大的青銅門,凌人的氣勢壓蓋下來,上面如花惜顏所說那般,陰刻著密密麻麻的篆字,依稀說的是一些關于那執燈公主有關的事情。篆字周圍則細致地刻了許多奇珍異獸,大抵是龍,鳳,麒麟等祥瑞的古獸,整座巨門顯出一種威嚴而華貴的美。
我看著那上面的圖案,琢磨了一番,突然發現了一個很不同尋常的地方----這上面鳥獸花紋的刀法走向居然是漢朝的風格,儼然和先前那些金箔上面刻的花紋非常類似!
我這下完全糊涂了,心道這是怎么回事,金箔上戰國時期的篆字配著漢朝風格的紋刻也就算了,怎么這大周時期修建的青銅巨門也是這般套路呢?不由得輕聲對洛神說道:“洛神你看,那門上面刻的龍,上面沒有眼珠,而那鳳凰的翅膀也是殘缺的,你覺不覺得和金箔上刻的那些花紋非常相似?”
洛神纖眉微蹙,想了想,有些踟躕道:“確實相似,而且看上去倒是....倒是.....”
她有些欲又止,我心里隱約猜到了七八分,忙道:“你......你是不是想說,很像是同一個人刻出來的?”
洛神眼眸幽邃,望著我,輕輕地點了點頭。
我越發迷惑起來,這青銅巨門上面紋刻的筆鋒走向和那金箔上的實在是太像了,乍看之下根本就是出自一人之手,那金箔我曾細細看過,上面的摸樣我至今記得一清二楚。
而古往今來,工匠們在雕刻東西的時候,一般都會帶上自己的風格,而那些所謂的名家就更是如此了,他們在雕刻的時候會帶有強烈的個人特色-----這就和寫字一般道理。比如我平常寫字,也會有自己的筆畫,遇到豎鉤的時候就是一筆直接之下,根本不會挑鉤,這是我的習慣,昆侖一眼就能看出我的字跡。
雨霖婞道:“也許這不過是巧合罷了,這世道有多少仿品,相同的刀工走向完全有可能。也許刻金箔的那個人看了一些資料,就覺得這種青銅門上“龍無眼珠,鳳有殘翅”的刻法瀟灑霸氣呢,便依樣畫葫蘆也在金箔上采用這種方法也未可知。”
我還是很懷疑,又道:“妖女,假設你這個說法成立,那為甚么周朝篆字會配上漢朝的印刻?”
雨霖婞一下啞口無,攤了攤手:“這我怎么知道?”倒是洛神淡道:“關于這個還是比較好解釋。我想有一個可能就是這根本就不是漢朝的紋刻,而本來就是屬于周朝的,我們常說“后世總有前世師”,也許這種雕刻方法在周朝已經有人在使用了,只不過在漢朝的時候發揚廣大了,我們對漢刻比較熟悉,會產生先入為主的錯覺,所以相似不足為奇。”
我聞,覺得洛神的這個解釋倒是說得通,正要再細細思索,卻見花惜顏已經跪在那巨門下面,手中一發力,掀起了一塊薄薄的青銅翻板。青銅翻板下面有個青銅鑄造的小巧機關,已經破壞掉了,我仔細一看,發現里面藏著一個奇形怪狀的小孔。
那小孔的輪廓我再熟悉不過,剛好是和我那玉簪上雕琢的狴犴古獸形狀相吻合。
作者有話要說:卷與卷之間都有很大的聯系,以前的伏筆,我會一一融在里面慢慢解答。
于是,第三卷也快要結束了呢.....四十五度角望天血淚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