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西西裝作聽不懂,“什么意思?”
“在后山遇著只老野豬,那獠牙跟柴刀似的,照我胸口就懟上來了。“
他指著胸口的淤青,齜牙咧嘴的似乎還能感覺到當時的疼痛,“結果你這背心跟鐵殼子似的,獠牙愣是沒戳進去,就留了這么塊印子。“
“野豬?“葉西西心跳漏一拍,看來是真的中彈了。
伸手往他身上摸索,擔心地問:“你沒事吧?其他地方有沒有受傷?”
“沒事,除了胸口這里,其他地方就一些輕微擦傷,不礙事。”
“我外公以前給八路軍捐過很多糧食,他總是擔心八路軍在戰場上受傷,找了不少民間高人打聽,最后他聽說有一種‘鐵布衫’織法。”
葉西西打開防彈背心的內襯,露出里面的凱夫拉纖維層。
“你看這背心的夾層,不是棉布,是我外公找人照著高人的說法,用三十層特制絲線疊的,每一層都刷了桐油和魚膠,曬干了比鋼板還硬三分。
有一年我外公去云省做生意被土匪搶劫,當時就是這件背心救了他一命。”
葉西西隨口胡扯,反正原主外公一家全都死光光了,蔣家人就只剩下她一個,現在無論她如何亂編,宋硯洲也找不到人詢問。
加上這年代的軍隊尚未普及制式防彈背心,就算是一線作戰部隊也僅僅配備少量硬質護具,比如如59式坦克兵胸甲,采用的是6毫米的鋼板沖壓。
邊防部隊在特殊任務中可能會使用帆布包裹鋼板的簡易護心甲,重量超過,活動限制極大。
而她的這件防彈背心采用的是凱夫拉纖維軟質內膽,外觀看起來像普通的棉背心,具有很好的隱蔽性,這是與70年代防彈衣明顯不同的地方。
宋硯洲出生在這個年代,認知上有局限性,別說現代的高分子材料的防彈原理了,他恐怕連軟質防彈背心的概念都沒有。
這年代的軍人估計連輕質的防彈材料認知,都還停留在鐵皮加棉絮的組合。
后世防彈背心的激光切割、超聲波焊接、魔術貼粘扣等工藝,在1973年屬于“超現實技術”。
葉西西把防彈背心拿出來一方面是擔心宋硯洲的生命安全,后世資料是顯示他只是中彈,并沒有死。
但誰知道歷史會不會因為她這只穿越而來的蝴蝶,扇動了一下翅膀就發生偏差?
萬一他在這次任務中死了怎么辦?
她不成了拖家帶口的寡婦?
這是絕對不行的!
另一方面就是有很大的把握宋硯洲看不出這件防彈背心的特殊,事后她想找個借口糊弄一下,即使他有所懷疑也沒有證據。
反正還不是為了他好?
正好也可以試探一下男人對自己的信任和容忍程度。
果然,男人聽完后眼睛一亮,“原來如此,那這件背心可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寶貝!”
心中暗下決定,這種“鐵布衫”材料既輕便防彈效果又好,回到軍隊后有機會要找專家研究一下,看看能不能將現在軍區的防彈裝備改良一下。
葉西西見男人對自己的解釋似乎沒有懷疑,心中悄悄松了一口氣。
*
下午葉西西下了班,宋硯洲來接她,兩人一路閑聊回到家。
當她推開院門的瞬間,一抹亮眼的色彩瞬間撞入眼簾。
院子里靜靜立著一輛嶄新的女式自行車。
自行車通體淺藍色,26吋鍍鉻車輪在光線下泛著銀輝,彎把套著天藍色帆布把手。
斜梁上燙金鳳凰標清晰可見,深棕皮革車座微微上翹,是鳳凰牌自行車最受年輕女性喜愛的經典款式。
她愣了一下,隨即快步上前,手指輕輕撫過車身,驚喜道:“老公,你居然買到自行車啦!”
“喜歡嗎?“宋硯洲走到她身后,輕聲問道:“托縣里戰友找了關系,好不容易買到的,以后你上下班就方便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