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楚臣 > 第七百三十二章 西進

      第七百三十二章 西進

      荊浩、韓元齊、高紹、郭卻、馮宣以及兩個月前抵達洛陽任務的陳景舟,都加參知軍事銜,與尋常意義的參軍事一職區別開來,作為大梁最高級別的軍事職事官,協助韓謙處理大大小小的軍戰事務。

      像李知誥的奏章,送入軍情參謀府后,都是他們瀏覽后先擬定一個初步的意見,特別重要的事務還需要會同四府的參知政事共同協商。

      韓謙翻看到奏疏最后,確有陳景舟擬寫的條陳附在后面,笑著打趣道:“陳景舟說是山匪子出身,這手字要比我漂亮多了……”

      王轍、殷鵬只是尷尬意思性的陪著笑了一笑。

      目前敘州往蜀國輸入商貨,盈余部分都是從蜀地直接換取糧秣、井鹽、馬匹、皮料、桐油、藥材等物資從梁州過境運往淅川,其中每月還有三萬石糧谷以及相應的井鹽等物資留在梁州。

      這也是當初換取梁州歸附的條件。

      不過,相對于梁州二十萬軍民,糧食缺口高達一半,每月三萬多石物資輸入,目前也只能幫梁州穩定住局勢。

      當然,洛陽眾人也只想著勉強幫李知誥穩住梁州形勢,讓他們吃不飽、餓不死,才最方便控制。

      倘若大批量往梁州輸送精良兵械等其他物資,梁州兵馬在得到真正加強之后,李知誥還會不會聽話,大家心里還是有很深的疑慮。

      此外,秦嶺、隴山以西、岷山以北,曾是前朝隴右道、隴右節度使的轄地。

      最早時以右驍衛將軍、隴右防御副使、太原郡公郭知運任節度大使,之后王君廓、哥舒翰、郭子儀等名將駐守,擁兵七萬精銳,鎮戍隴右十二州鎮及安西都護府、北庭都護府。

      安史之亂后,隴右河西駐軍內撤,這些地方陸續被吐蕃占領逾一百五十余年。

      即便前朝在安西都護府、北廷都護府的影響力早已式微,但前朝末年昭宗時曾出兵收復秦、成、武、渭等臨近鳳翔節度使的隴右諸州。

      前朝覆滅,隴右諸州復歸零散,但鄰近隴山、秦嶺西麓的諸州,不僅諸部族對前朝心存敬畏,還有大量漢軍子弟在那里扎根繁衍。

      李知誥此時作為前朝宗室子弟的身份已經半公開化,陳景舟、韓元齊他們不僅擔心梁州兵馬得到強化后,李知誥據梁州不聽號令,還有可能利用他前朝宗室子弟的身份,拉攏隴右部族及漢軍后嗣的勢力,有尾大不掉之憂。

      殷鵬現在還處理熟悉情況的階段,王轍也不怯于表達他自己的意見,也覺得此時就加強李知誥所部,不確定性的因素太多了。

      “李知誥想發揮更大的作用,我看沒有什

      么不可以,”韓謙搖了搖頭,說道,“要不是之前我擔心梁州不愿意承擔更多的軍事責任,我自然也希望梁州能經犀牛驛古道,派出一支精銳兵馬試著進武州立足——當然,我眼下的目標,不僅僅是希望李知誥能從西翼牽制、威脅關中敵軍,更希望他能占據武、成諸州,打擊分化平夏等部族!”

      盛極一時的吐蕃王朝內部四分五裂也有幾十年了,從而相繼失去對松藩、隴右(包括占據河西走廊的涼州、甘州、肅州、瓜州等地與占河套平原的銀州、夏州)等周邊地區的控制。

      棲息于這些地區的部族目前也處于四分五裂的狀況之下,之前僅有棲息于夏州的諸羌平夏部投附蒙兀人,從西北方向進占靈、秦等州,一度進占關中西北部的門戶重鎮蕭關,但趙孟吉、王孝先盤跨鳳州、歧州期間,也獲得更多生存以及從yin平道對蜀國用兵的空間,出兵出隴山,從平夏人手里奪得隴山以西的秦州東部地區。

      韓謙現在要考慮的,不僅僅是要李知誥出兵進入秦州南部的武州、成州等地,牽制王孝先所部兵馬,他更擔心蒙兀人進攻河洛受挫之時,后續會通過平夏人加強對河套及河西諸部族的控制,使之能率領一支更強大的騎兵力量,從西邊威脅關中及蜀國。

      更關鍵的是平夏人在首領李元壽的統領下,目前已經有崛起的跡象。

      韓謙絕不希望他統領大梁兵馬抵御蒙兀人的同時,致使西北地區再出現一個整合河套、河西諸部族的強大蕃族勢力,更不希望這支力量會為蒙兀人所用。

      即便李知誥率部進入武州、成州,拉攏分化河西諸部,打擊李思孝統領的平夏人的同時,有可能成勢,但從長遠里說,他要不想地理位置極其關鍵的梁州淪為地方割據勢力占據之地,而短時間又不能完全卸除李知誥、柴建等人的戒心,還不如索性在河西給他們留出一些生存空間來,或能相安無事。

      韓謙將陳景舟、韓元齊他們在奏疏后所附的條陳揭去,拿起醮墨筆在李知誥的奏疏之后直接寫批復,將他對隴右諸部族會為蒙兀拉攏以及平夏人有崛起跡象的擔憂都一一寫了下來。

      韓謙希望梁州兵馬西進后,除了牽制、打擊隴山附近的王孝先軍,更要注意拉攏分化河西諸部勢力、防范平夏人,直截了當的委任李知誥為隴右宣慰使。

      除了李知誥在奏疏里所請的兵甲軍械外,韓謙還要求軍情參謀司加強對這一區域的刺探,為梁州兵馬在這一地區的作戰、活動,提供更多的情報支持,還提出要給梁州兵馬配備一支三十人規模的醫師隊伍,支持他們進入秦嶺、隴山西麓地區活動。

      至于韓元齊他們擔憂的尾大不掉問題,更關鍵的還是中樞要不斷的強大、要足夠的強大。

      洛陽作為擁有三千年建城史、九朝古都所在,洛陽周邊以及南部的伊河、洛河中上游地區,千百年來一直都是禹河沿岸農耕及水利最為發達的地方之一。

      在前朝末年,河洛因戰亂,民戶十不存一,但在朱裕手里,也僅僅用了十年時間,就再度恢復繁榮昌盛。

      梁師雄占領河洛,即便被朱裕打退,對蒙軍及東梁軍而,也僅僅是暫時性的后退,撤退之時并沒有大力摧毀地方上的水利設施,甚至伊洛河的溝渠還是韓謙下令摧毀的。

      朱裕治河洛,就極重視在伊河、洛河及其支流修筑堰壩。

      朱裕早年修堰壩卻不是要想發展水力器械,而是為了將從丘陵帶穿過的溪河水位抬高,以便能澆灌到兩側地勢較高的坡地。

      河洛地區,歷朝歷代加上朱裕早年修繕、新建的大小堰壩多達六十余座,除了使伊水洛河中游的坡嶺區域,多出近兩百萬畝的水澆地,大幅減降伊洛河下游洛陽、偃師、鞏縣等地的洪澇災害之外,也為河洛大規模的快速發展利用水力作工的工坊體系提供最為直接的便捷條件。

      目前淮陽山、五尖山等地,陸續修造了上百座堰壩用于灌溉及發展水力工坊,前前后后可是也用了四五年才打下這樣的基礎。

      河洛地區唯一不利的因素,就是前后會有長達兩個多月的冰封期。

      而隨著從敘州北遷的中高級工師抵達陸續洛陽,由軍情參謀府直轄的洛陽精密件及兵甲戰械制造工場,到明年春季就能調試生產,后續即便每年會有兩個多月的冰封期,影響也不會太大。

      每年這個時節,除開年假外,還可以安排器械的檢修、改造以及工師、匠工的培訓、學習等事。

      國都洛陽及京兆諸縣,包括逃入嵩山、伏牛山北麓山嶺逃避戰火的山民在內,目前錄得丁口八十二萬;華州、商州(商洛)兩地接納逃避戰亂的難民后,也錄得近四十萬丁口。

      目前淮西五州有一百九十萬丁口,敘州近年來持續不斷往淮西輸出青壯勞動力,人口維持在二十萬左右沒有大的增漲,鄧均兩州人口二十萬,潁水以西、伏牛山及嵩山以東的豫西地區,擁有人丁約一百三十萬,占據漢中平原的梁金兩州丁口二十萬,再加上河洛及商華兩州一百二十萬人口,目前梁國在每籍民戶總計在五百萬口左右。

      而伊洛河中上游的農耕、水利體系保持完善,當前所面臨的形勢,要比韓謙最初預料的樂觀多了。

      他現在有信推動溫博在襄山、孔熙榮在藍田關以北、以西的山區組織小股兵馬進行滲透作戰,而到十一月上中旬,潁水等河淮徹底冰封之后,他還要趙無忌、李秀在陳州、許州率先對東梁軍控制的汴南地區發動反攻,打亂朱讓、梁師雄整合豫東、山東地區勢力的節奏,他這時候需要擔憂李知誥得到三四千具輕甲、強弩之后,就會強大到不受控制?

      乃至將來他收復關中、河東等地,甚至中原復歸一統,李知誥即便在隴右站穩腳,收編數萬騎兵,又能算什么威脅?

      _a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2.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最近日本韩国高清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