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楚臣 > 第五百七十六章 裕溪河

      第五百七十六章 裕溪河

      好在敘州將吏群體都已經開始習慣于從工程器械的角度思考去解決問題了。

      犁船以及一些專用的挖泥船,是敘州這兩年所造的幾種較好用的河道疏浚清淤工具。

      梨船最為簡單,船尾系鑄鐵大犁,拖動著將河床淤泥攪動起來,然后利用湍急水流帶走,效率最高,但這只適用于有湍急水流、同時不用擔心下游會產生淤積的河道。

      敘州還有一些挖泥船,主要是仿照車船的原理,只不過將劃水帶動船體前行的輪板,換成探及河床的鏈式鐵制刮泥板,小型刮泥船可以用人力踏動,較大型的,則用畜力帶去絞盤駛動,通過鏈式刮泥板將河底的淤泥挖出,倒入兩側的運泥船中,實現河道清運。

      這種挖泥船制造復雜,但在沒有湍急水流的平水河道,用這種方式清淤還能要比一次投入數百人清淤更省事——敘州畢竟更缺青壯勞力。

      而挖出的河床淤泥,還能增加兩側田地的肥力,也算是有得有失。

      裕溪河作為巢湖下游唯一的通江水道,每到雨季,泄洪的壓力極大。

      不能及時對裕溪河進行清淤,不對裕溪河道進行必要的加寬,等到雨季來臨,不僅因為會巢湖湖水急速下泄,會致使裕溪河兩岸洪水泛濫,同時也會由于裕溪河泄洪效率低下,不夠及時,會導致巢湖水位快速上漲,短時間內能將湖域擴大好幾倍,實際上也是將周邊能圍墾的灘地淹沒掉。

      如果不急于開墾濱湖灘地,這當然不算什么多迫切的問題,但韓謙已經著手在濡須山以北修筑圩堤、要在圩堤之內大規模的圍墾新田安置將卒眷屬家小。

      這時候倘若還不考慮巢湖雨季泄洪及水位的問題,新造的圩堤在雨季來臨時就將要承受極大的壓力。

      堤潰、田淹、人亡的后果,顯然不是此時的棠邑所能承受的。

      因此數艘清淤船從敘州調來后,首先就集中用在清理裕溪河上游位于七寶山與濡須山之間這段長約八九里的河道。

      除了清淤船外,沿河還有兩千多民夫正馬不停蹄在河灘上開挖拓寬水道,以增加夏秋季的行泄量。

      這么做還有一個極大的好處,就是今年秋冬季,等巢湖、長江進入枯水期,大型戰船就不會因為變淺的河道無法自由的進入巢湖,從而失去控制巢湖的戰略優勢。

      這也是韓謙優先將南撤流民安

      置到歷陽縣境內、甚至考慮以東關寨為基礎再新置一縣的關鍵,這些事需要征用大量的人力去做。

      面對馮繚的解釋,楊致堂咂了咂嘴沒有吭聲說什么,從下游渾濁的河水,也能看得出這種辦法效用極大,每天不知道有多少沉淀下來的泥沙被攪動起來沖走。

      度支使司、鹽鐵轉運使司以及戶部,可以主掌大楚財脈,充任官吏,都以掌握經世致用之術自詡。

      韓道昌入職度支使司,任郎中,平時也頗為自詡之意,這一刻他內心卻有太多的觀念被顛覆……

      他是聽說壽州軍也在拓寬南北淝水之間的渠道,以求近期就能將樓船軍的戰船送入巢湖,但即便如此,他還是禁不住想,樓船軍的戰船過來后,除了守住巢湖北岸幾個關鍵河口外,甚至到秋冬季,也還是沒有辦法跟敘州所造的大型戰船,在巢湖之中爭鋒啊。

      這已經不是單純將卒用刀戈劍戟血肉拼搏爭勝層次的較量了。

      要是這種犁船用于滁河等北岸河道的清淤、疏浚,并在短時間內卓有成效,韓道昌都難以想象壽州軍要依賴什么手段,才能壓制棠邑兵在水軍方面的優勢。

      當然,韓謙還有一個計劃,馮繚不會跟楊致堂、楊帆點明,但韓道昌是知情的。

      那就是韓謙后續經營棠邑諸縣的重心,接下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將放在西側歷陽,而非東側的棠邑。

      棠邑四周一馬平川,缺少足夠的防御縱深,同時也要防備朝堂里有人日后會起心奪取他們的建設果實,與金陵城隔江相望,也太近了一些。

      不過,歷陽西部的濱湖地帶,南側有濡須山、西南有七寶華,北側有青蒼山、浮槎山、烏魚嶺,東側是歷陽堅城,西側又是百余里縱深的深闊巢湖,都是利于棠邑兵防御的有利地形。

      更關鍵臨湖區域有近二十萬畝的低洼地,可以圍墾成新田,為安置上萬戶的將卒眷屬、建筑城池、發展匠工提供必要的土地資源;而四周的山嶺里石灰礦、鐵礦、木材、煤礦資源充足,為發展工礦業提供必要的基礎。

      而四周低嶺丘山縱橫,溪河交錯,又有足夠的落差,同時也為大規模發展、使用水力器械提供便利。

      這里才是復制早期秋湖山、后期敘州模式的最佳之地。

      韓謙下一步的計劃,是要先在歷陽城以西的臨湖地區修造圩堤、圍墾新田,修建水營大寨,繼而修建造船場、船塢、鑄鐵場、織造院,將這個區域發展成棠邑真正的軍事、經濟乃至文化、政治中心。

      疏浚裕溪河這條唯一的巢湖通江水道,也由此變得更加的重要跟迫切。

      在濡須山以北大搞建設,這也是韓道昌這次過來的主要原因。

      韓謙現在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前期幾場激戰,差不多將敘州這幾年攢下的家底消耗一盡,后續只能集中力量先保障幾處關鍵營地的修建,集中力量先造一座造船場、一座鑄鐵場以及一座兵械鑄造場,但其他方面就難以兼顧了,就需要吸引各方面的力量過來參與后續建設。

      千百年來的傳統,使得世家宗閥也好,新興的權貴階層也好,都習慣將目光盯在囤積土地上,但工商等業也不是被壓制得一點聲音都沒有。

      馮家先人早年便利用官居江淮鹽鐵轉運使的便利,以貨棧、船運經營貨殖,金陵及諸州以榷酒或鑄鐵為業的豪戶也有不少,韓家開采治煉銅鐵、鑄造銅器也早就盛名。

      只是舊制有利于諸家侵占土地、豢養奴婢,不管是馮家、韓家乃至鄭氏,從工商等業漁得厚利,最后都轉移到對田宅、奴婢的囤積上,而沒有用于工商等業自身的發展。

      哪怕是為促進北岸人口的進一步聚集,韓謙也要爭取吸納更多的力量到北岸發展工礦等業——當然,后續也需要諸地進一步削弱對奴婢的人身禁錮,要不然缺乏足夠的需求,工礦業的天花板將會極低。

      當然,韓謙功勛再著,但他要在棠邑后續所行的新制,本質上還是有違世家宗閥的利益,只是當下形勢如此,逼迫朝堂之上代表世家宗閥的王公大臣不得不做出妥協而已。

      要不然的話,韓謙想以募兵制組織棠邑兵,都沒有可能。

      韓謙也沒有指望自己德高望重能贏得世家宗閥的普遍支持,但除了韓家下定決心,后續將所有的資源都投過來、除了他后續從敘州招攬一批漸成氣侯的工礦場主過來外,喬維閻出身的歙州喬氏,陳致庸出身的池州陳氏,都是一方豪族以及韓鈞、韓端所迎娶的妻室,在地方上都是大戶,甚至有一部分析族出去的韓氏子弟,是不是能爭取一下?

      當代世家宗族實行的還是嫡子繼承制,庶出的子弟自然也有牟求出路的渴望。

      韓道銘要在朝堂之上,為棠邑爭更多的利益,一些額外而繁頊的工作就需要韓道昌去承擔下來。

      雖然韓謙后續會限制世家宗閥在北岸圈占田地、豢養奴婢,但只要繳納稅賦,在北岸雇工開采礦場、發展匠工,甚至開墾種植園,都是受鼓勵跟保護的。

      _a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2.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最近日本韩国高清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