碼頭處,激戰正酣!兩位頂尖斗將之間的廝殺,依舊處于焦灼之中勝負難分。
兩方觀戰人馬聚精會神看著沙場,為自家的主將擔心。
原本奮力擊鼓的軍士,這時也早早放下了鼓槌,不錯眼神地看著廝殺戰場,生怕自己不經意間敲響的戰鼓干擾交手之人的心神惹出大禍。
如果站在局外人的角度分析利弊,都知道徐樂在這場交手中處于下風,可是就這場打斗本身而,這種跡象并不明顯。
兩員斗將的本領相若手段不分上下,誰勝過誰都有可能。
決定這場比斗勝負的,更可能是一個失誤或是某個意外,而不是力量上的差距,或招數間的高下之分。
承基其實很清楚,今晚這場比武并不公平,甚至比起之前江都東城那場較量更過分。
身為斗將,戰勝對手理應光明正大,這樣的較量即便取勝也難免有勝之不武的嫌疑,但是自己已經沒有退路可走。
過了今晚自己怕是再也沒有機會和徐樂交手,即便能夠遇到,也是沙場上千軍萬馬列陣廝殺,很難找到這種一對一的機會。
是以自己別無選擇,只能在今晚這種條件下,與徐樂對決。
本以為自己占有先機理應輕松獲勝,可是等到廝殺起來,卻發現并不像想象中那么順利。
自己為雪恥而戰,自然不可能留手,一出手便是全力以赴。
可任憑自己把一身本事施展到極處,依舊還是奈何不了徐樂。
不但被他把攻擊一一接下,并且毫不客氣地展開反擊,場面上居然還是個平分秋色。
從自己馬槊上感受到的氣力反震判斷,眼前的徐樂根本不像是廝殺了半夜的疲兵,反倒像極了好整以暇的生力軍。
兩槊對舞互抽數十記,力道半點不衰,速度也分毫不慢。
不管從膂力還是招數上,自己都占不到半點便宜,相反還要時刻提防以免大意落敗。
老天既生承基,為何又生下這等絕世猛將?
剎那間承基心中竟升出這種感慨。
身為武人能遇到勢均力敵的對手乃是幸事,可是當發現自己哪怕占盡優勢,依舊不能取勝時,也難免生出幾分挫折感,乃至因此產生幾分不甘以及憤怒。
這份怒氣半是對著徐樂,多一半則是對自己。
自從上次敗北之后,自己咬牙練武只為戰勝徐樂揚眉吐氣,若是在這等條件下交手自己依舊不能取勝,又算得什么天下第一斗將?
又雪得什么恥?
仇恨的驅動以及顏面的顧慮,讓承基不知不覺間,出手力量越來越大,甚至不惜損害元氣將膂力發揮到極限。
為求一勝他已經不在乎自己的性命,只要這次取勝,哪怕轉瞬即死也無怨無悔。
大槊帶起颶風,如同一條狂龍把徐樂包裹其中。
作為暴風眼中的徐樂,處境也不算樂觀。
韓約和步離分析的沒錯,今晚的徐樂狀態比起之前大戰承基時更為不如,根本不適合與這種強敵較量。
若不是情勢不容退避,他便應該暫避鋒芒養精蓄銳,等到精神足壯之后再行與承基較量。
半夜的廝殺以及之前從楊廣口中所了解到的當年舊事,對于徐樂的狀態都有影響。
不光是體力上的消耗,精力上也大不如前。
畢竟李淵那件事不可能對他全無觸動,即便再怎么想要集中精神,都難免分心。
這種層面得分神不影響他對付普通敵手,可是遇到承基這種勁敵就是問題。
上將之間的爭斗,不光是體力上的較量,也是腦力上的比拼。
不但每一次出手都要全力以赴,更要殫精竭慮思考出手的方位角度,便于和下一招聯系,也免得露出破綻為敵所趁。
每一次出手外人看來不過是一個簡單的動作,實則都是當事人精密計算以及全力揮舞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