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太神了吧。格拉夫曼院長推薦過來地學生。果然沒有一個是泛泛之輩啊。”。眾多地學院教師們看著眼前這一幕。震驚之余。也嘆服格拉夫曼地眼光。這樣地水準。就是在強手如林地柯蒂斯音樂學院中。也絕對算得上是上等水平了。這孩子來這兒還不到半年。就已經是這個高度了。等到他畢業了。會是一個什么樣地水平?想到格拉夫曼那高地教學手段。人們真地無法相信。再過一年半。6維地水平會達到一個什么樣地高度。
“或許,二十世紀沒有偉大鋼琴家和作曲家的現狀,會因為這個叫6維的中國學生改變吧。”,不少人大膽地想著。
一曲結束,全場掌聲雷動,柯蒂斯音樂學院的學風一向很正,對于有實力的人,無論是誰都會得到大家的尊重。雖然6維是一名新生,不過剛剛他的這演奏,已經向人們證實了他的實力,此刻人們看著6維的眼光,再也不復當初的那種懷疑或輕視,而是換成了一種自內心的尊敬。
已經演奏完畢準備下場的6維,再三謝幕仍然平復不了眾人的熱情,在師生們的強烈要求下,6維不得不再次坐到了鋼琴前面,這一次,6維演奏的是李斯特根據帕格尼尼的同名小提琴曲改編的練習曲《鐘》。
6維選擇這曲子,倒不是因為這作品在鋼琴界公認的高難度,而是在上次柯蒂斯為他一個人舉行的入學考試中,演奏過一遍這曲子的6維,就對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段時間里,6維除了日常的練習,演奏最多的曲子就是它了。
而比起上一曲子來,這曲子對于下面的師生們來說,就熟悉得多了,鋼琴專業的老師和學生,都視李斯特的曲子為鋼琴演奏殿堂中的塔尖之作,自然下了大量的功夫,而這即便是在李斯特的作品中,知名度也十分高的《鐘》,幾乎每一名老師和學生都會演奏下,因此,當看到6維演奏這曲子的時候,雖然剛剛已經知道6維的水平很出色,但眾人眼中還是不自覺地帶上了一絲挑剔的目光。
這道理很簡單,就像是你熟悉的一門技能,突然看到別人在你的面前展現,當然會不自覺地將自己和他比較,這完全是一種本能。
不過6維接下來的表現,再度讓眾人有了一個不小的驚赫馬尼諾夫的《第三鋼琴協奏曲》,如同“鏟十噸煤”,而對于這并不很長的《鐘》,也有人風趣地比喻其為“鋼琴演奏中的百米沖刺。”,同“拉三”那種長期巨大消耗體力的曲子不同,這《鐘》雖然只有短短不到四分鐘的時間,但除了一開始那兩個小節的空靈的引子外,接下來就是無止無休的炫技了,可以說在這三分多鐘里,雙手的十指沒有一個是平靜哪怕一刻的,從頭至尾,雙手都處在一個高的擊鍵運動中。
這樣的一曲子,將其演奏下來,本身就是一種很困難的事情了,而如果想要加上哪怕一點點的音樂表現,那其中的難度更是呈幾何級數地增長。你能夠想像在右手的其他四個手指都在快地做著三十二分音符的跑動的時候,還能夠自如地將大部分的注意力放在大指的歌唱性旋律上的難度嗎?
正因為如此,才使得雖然能夠演奏這曲子的人雖然多,但它仍然成為檢驗一個人的鋼琴水平的試金石。
6維的演奏,節奏清晰準確,各部的層次感更是極其明顯,這李斯特的《鐘》,最難的時候三個聲部同時進行著快地跑動,在這樣的情況下,要仍然保持著樂曲的歌唱性和清晰的層次,是極其困難的,不過此刻在6維的手下,這樣的困難卻仿佛不存在了一般。
在他那令人眼花繚亂的十指動作中,這《鐘》就如同一節奏鮮明且簡單的樂曲般,然而細心聽就會現,那些原本極難的華彩部分,卻仍然被除了演奏主題之外的其他手指,極其完美地演奏了出來,只不過,由于力度表現得恰到好處,使得人們幾乎感覺不到那刻意的炫技,居然是一種渾然天成般的感覺!
“哦,這是我聽到過我,最接近李斯特感覺的《鐘》,這孩子比起上次的入學考試來,對于這曲子的理解進了一大步啊。這樣的水平,就算是俄羅斯的那位鋼琴天才基辛,恐怕也達不到吧。”,聽著6維的演奏,格拉夫曼心里暗道。
一曲奏罷,全場掌聲雷動,6維以他出色的鋼琴技巧,徹底征服了柯蒂斯音樂學院的師生們!(未完待續,如欲知后事如何,請登6章節更多,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