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秀自豪地說:“這是我家里種的小麥,磨成的面粉。”這是九月第一次見到北方的面粉,看著那鼓鼓的一大袋,她估計差不多有五十斤。
九月好奇地問:“秀秀,你們平常吃米飯嗎?”
秀秀搖搖頭說:“很少,偶爾也會吃一點。”九月這才想起,自己今天一天都沒吃到米飯,這會兒肚子早就餓得咕咕叫了。
“今晚,我們吃面……”秀秀說道。
九月連忙回答:“什么都可以。”說著,秀秀便開始和面。
九月在一旁饒有興致地看著,忍不住問道:“秀秀,是不是你們每個人都會和面呀!”
秀秀自信地笑著說:“那是當然了。”看著秀秀熟練地和面,九月心中滿是欽佩,每一個動作都在她眼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接下來,我們要燒火了。”秀秀說著,走到房子外面,那里有一個類似外露灶臺的地方。
秀秀指著它向九月介紹:“我先要燒炕,今晚睡覺就剛好合適了。”
九月一臉疑惑,拋出了一連串問題:“燒炕,用什么燒?燒柴火嗎?和睡覺有什么關系?”
秀秀耐心地解釋道:“夜晚的天氣有點冷,在農村,不像在學校有暖氣片。家里床鋪取暖就靠燒這個,一般是燒牛糞,那個耐燒。”
“牛糞?”九月驚訝地瞪大了眼睛。
秀秀點點頭:“對呀,就是燒牛糞。剛才你路過我老家的時候沒有注意到嗎?那牛糞疊得整整齊齊的。我們平常就燒那個。”
九月難以置信地問:“不臭嗎?”
秀秀笑著說:“我們這里的牛和南方的不一樣,不臭。哪怕是牛肉也不腥的。”說著,秀秀戴好手套,拿起簸箕就去裝牛糞。
九月好奇地跟在后面,果然看到了那疊得整整齊齊、已經曬干的牛糞,湊近聞了聞,還真的沒有想象中的臭味。
秀秀一邊裝牛糞一邊說:“這是牛糞,有的是家里的牛拉的,有的是爺爺去外面撿回來。這牛糞,我們從小撿到大。”
九月聽著,心中不禁一陣酸楚,想象著秀秀一家人生活的不易。很快,秀秀就把炕燒了起來。接著,她又拿了一些牛糞回到屋子里,準備生火燒開水。
秀秀將一大盆醒好的面端到略顯斑駁的木桌上,手腕輕轉,把面團整個倒扣出來。面粉的香氣混著麥麩的質樸氣息瞬間散開,在夕陽斜照的廚房里縈繞。她先將面團粗略分成幾團,雙手沾滿薄粉,取其中一團按在桌上,手掌發力向前推揉,面團在指縫間延展成橢圓,又迅速收攏成團。手腕翻轉,手指彎曲勾住面團邊緣,反復折疊按壓,面團表面漸漸從粗糙變得油亮。
汗珠順著秀秀泛紅的臉頰滑落,她卻渾然不覺,專注地調整著力度。遇到較硬的面疙瘩,便用指關節一點點碾開,動作輕柔又堅決。揉面時發出的“噠噠”聲,與窗外歸巢鳥兒的鳴叫應和,奏出鄉村特有的韻律。約莫十分鐘后,原本松散的面團變得光滑緊實,像裹了層絲綢。她將一部分面揉搓后,塞進一個類似圓形飯盒的東西里,一個、兩個、三個……
九月好奇地問:“這個是要做什么?”
秀秀笑著回答:“這個叫饃饃,就是我平常帶去學校當早餐的那種。”
九月恍然大悟:“那個大饅頭嗎?”
秀秀說:“算是吧,我們當地的叫法不是這樣的。剩下的面待會我媽媽回來后,再做成面條。”
秀秀這一連串行云流水的動作,是她從童年起就刻進骨子里的生活技藝,也是這片土地賦予女孩的獨特溫柔。
六點半,天色漸漸暗了下來,秀秀的爸爸媽媽和兩個弟弟也從地里回來了。他們看到九月,臉上立刻露出了熱情的笑容,紛紛歡迎她的到來。秀秀媽媽顧不上休息,便開始著手做面條。她熟練地在鍋里添上水,不一會兒水開了,不知什么時候,鍋里已經加入了土豆,他們管這叫“洋芋”。
在秀秀媽媽的精心烹制下,熱騰騰的面條很快就做好了。餐桌上,秀秀的家人有的吃饃饃,有的吃面條,大家一邊吃一邊有說有笑,氣氛十分融洽。很快,一桌子的食物都被吃得干干凈凈。
晚餐過后,一家人其樂融融地圍坐在電視機前,看著精彩的電視節目,不時傳出陣陣歡聲笑語。九月坐在一旁,看著這溫馨的一幕,心中感慨萬千。雖然秀秀家的生活并不富裕,甚至可以說是有些清貧,但一家人相互關愛、彼此扶持,在這平凡的日子里,卻洋溢著滿滿的幸福。
這一刻,九月深深感受到,幸福其實很簡單,它不在于物質的豐富,而在于家人之間的那份溫暖與陪伴。她也更加期待在接下來的假期里,能繼續深入體驗這里的生活,與秀秀一家人共同創造更多美好的回憶,也希望能通過這次經歷,對這片陌生而又充滿魅力的土地有更深刻的認識。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