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德坤把臥室里的衣服被褥,都搬到了客廳,又找出來幾瓶白酒,全部灑在了上邊。
兩人預計電炒鍋的電路燒斷之后,會直接把煤氣引爆,然后把整個屋子都燒掉。
忙活完這些之后,兩人趕緊離開現場,但讓他們沒想到的是,最終這場火并沒有燒起來。
兩人回去之后,把錢簡單一分,從此便分道揚鑣了。
潘凱平去了浙江,投奔了自己的姐姐,黃德坤留在凱里,繼續以開貨車為生。
那塊金表賣了之后,總算把黃德坤之前欠的賬填平了,但距離他搞大錢的夢想,仍然是遙不可及。
連續發生兩起命案,而且受害人的身份都不一般,整個凱里市,都被警察查冒煙了。
黃德坤不敢再作案,只能每天哆哆嗦嗦的干活,生怕有一天,警察會查到自己身上。
警方通過現場勘察,發現行長一家滅門案用的槍,就是警察安坤被搶走的那把,兩起案子馬上并案了。
但這兩起案子到底是蓄謀已久的仇殺,還是臨時起意的為了劫財,警方內部也出現了意見分歧。
第一種觀點認為,安坤和樂貴建,一個是副所長,一個是行長,在當地都算是有身份的人物,很可能他們有共同的仇人。
另外一個觀點認為,兇手應該就是奔著錢去的,先是搶了所長的槍,接著又去行長家里搶錢。
因為樂貴建家里條件非常好,而且他經常去一些高檔場所消費,一看就是有錢人,他的這種狀態,也有可能被兇手盯上。
而且現場的情況也證實了這一點猜測,樂行長家里有明顯的劫財痕跡,他從國外帶回來的一塊價值三十萬元的金表,也被兇手拿走了。
這兩起案子在當地的影響非常大,老百姓說什么的都有,給警方帶來了巨大壓力。
很快就有人傳,樂行長有把柄在安所長手里,所以他雇兇殺人,把安所長殺了。
但是殺手殺完人之后,兩個人費用沒談攏,又把樂行長一家殺了。
另外還有人說,兇手肯定是個大俠,專門殺貪官污吏的。
這兩種論出現之后,很多人都相信了,整個輿論都炸了鍋。
警方投入了一千多名警力,進行了大面積的排查,當時整個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要求只要年齡在20歲到40歲之間的,全部都要排查一遍。
與此同時,警方又發布了20萬元的懸賞通告,面向全社會征集有效線索。
但是這個案子始終沒找到突破口,時間一年一年的過去,辦案人員也換了一批又一批,案子最終變成了懸案。
讓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兇手不僅就在他們的眼皮子底下,而且還進入了凱里市政府部門,當上了不小的官。
身背命案的黃德坤,接下來的經歷,可以用傳奇來形容。
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