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峰從他眼中看到了對未來的擔憂,就問:
“你們做的那個塑料花怎么計算價格的?”
康康爸爸回道:“一支花三分錢,十支可以湊成一束,那就是三毛錢。”
李青峰聽到幾分幾毛的,忍不住皺眉:“一個小時能做幾束花?”
“我只有一只手,動作比較慢,一個小時只能做十束。我老婆時不時的要照看孩子,一個小時也是這個數。我爸媽就更不用說了,眼睛不好使了,動作也有些遲鈍了,就算他們全神貫注的去做,一個小時也是只能做十束。”
李青峰愕然:“一束花三毛錢,十束花就是三塊錢。你們四個人每人每小時都是掙三元,四人就是十二元!”
“也就是說,你們晚上要加班四五個小時才能賺四五十元。”
原本聽他們說晚上做手工一家人能掙四五十的時候,他還以為只需要忙活個把小時的時間。
畢竟是四把手在做事,就算每人每小時掙十元,那也有四十元。
可誰知道,他們每人每小時竟然只能掙三元!
三元啊!
一個小時掙三元!
李青峰要說不震驚,那是不可能的。
現如今,三元能干什么?
有些超市一個饅頭都賣三元呢。
更不用說那些專門收割智商稅的所謂的高檔餐廳,實則就是一堆預制菜餐廳。
那里頭聽說一個白面饅頭都要賣二十元呢。
好家伙,合著這一家人累死累活忙活兩個小時,四把手馬不停蹄的干,干足兩個小時,就只夠去預制菜餐廳買一個饅頭。
李青峰震驚之余,又深感無力。
這底層老百姓的日子怎么就這么難?
康康爺爺看著李師傅不敢置信的神情,忍不住笑道:“是的,晚上七點鐘開始干,一般要干到十二點才能睡覺。”
“因為這個東西它占地方,要搬來搬去的,也費時間。”
“而且這些東西都是塑料,還有膠水,也不敢讓孩子靠近,還得時時刻刻留心孩子。”
“嚴格說起來,其實我們一個小時做不了十束花。”
“不過,這對我們來說,也很好了。”
“一家人齊心協力,只用晚上的時間就能掙四五十元,一年下來就是上萬元,我們也知足了。”
康康奶奶連忙附和:“是啊是啊,以前我們腦子不好使,也沒人指點我們,我們閑來無事就是去跟人侃大山,吹大牛,一天到晚也沒什么正經事,白白浪費了那么多時間。”
“現在做這個手工一天能賺四五十,我們也很知足了。”
“至少現在這日子比從前有盼頭。”
李青峰點頭:“話是這么說沒錯,可這工價也太低了。”
他想起藥廠在河市附近農村發展藥材種植戶的事情,就問,
“你們村有人種植藥材嗎?”
“你們家有沒有種?”
“種藥材應該賺錢。”
康康爺爺嘆息:“唉,種藥材確實賺錢,聽說藥廠那邊給的價格很公道,而且還有技術人員下地指導。”
“只可惜,我們家已經沒有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