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紅線,碰都碰不得。
林地也一樣,受到衛星天眼監控保護。
況且大面積毀林引進工業,并不是路北方的作法。
因此,董家臺村的20余畝工業用地,只能在丘陵荒坡地段開辟。
這段日子,路北方就和老支書董洪武、現任支部書記董立東,以及貼身的司機孫家旺組成工作專班,天天駐扎在董家臺村里,上山下坡放線,深入村民小組,協調村民自留地村里需要征收用作工業用地的問題。
路北方在臨河鎮的威信很高,深受村民愛戴。
大家都堅信路書記來搞工作,一定會公事公辦,一定會站在自己作為農民的立場來辦。因此在動員會上,路北方和董家臺村支部書記將征用地大概位置,以及別的地方征收村民土地的基本政策說了一遍后,沒有一個人提出反對意見。
甚至還有群眾在臺上直:“路書記,我那地本來就種不了啥,董家三娃子要回到村里辦實業,我那丁點地,就不用賠了!”
“我的也是一樣,反正種不了啥。加之年紀大,娃不在身邊,也沒力氣種了!路書記,你隨便用吧!”
但是,路北方卻沒有這樣做。
他領著董家臺村村支兩委的專班,深入這些百姓家里,與他們促膝長談。
針對每家的情況,拿出具體方案。
家里條件好一點,想住進城里的,那么就給予經濟賠償。
若家里條件差一點,想在村里住,孩子多還沒有啥文化的。路北方直接就在征用合同中標注,以后村里引進的企業,優先錄用這些村民成為產業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