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廊里,來來往往的干部們看到他,都紛紛停下腳步,恭敬地問好。
“林書記。”
“林書記好。”
林昭晚只是微微頷首,腳步不停。
吳元勤已經等在門口,見他出來,立刻小跑著跟了上去。
走在通往樓下的走廊里,林昭遠的大腦在飛速運轉。
趙立春,這條魚總算是自己跳上岸了。
雇兇殺人,罪證確鑿,他死定了。
u盤,是扳倒他背后那個人的關鍵
韓正明,你這條藏在江口的毒蛇,尾巴終于露出來了!
但是,事情不會這么簡單。
以韓正明的手段,他絕不會坐以待斃。
物理上的交鋒他輸了,那么下一步,必然是輿論戰!
算算時間,他也該開始了吧。
省城,某高檔寫字樓的頂層。
周凱坐在人體工學椅上,滿意地敲下了最后一個句號。
屏幕上,《“青天”還是“昏官”?江口鋼廠關停背后的民生之痛與國資疑云》
這篇文章,堪稱他從業以來的得意之作。
通篇沒有一句主觀臆斷的謾罵,全是看似客觀理性的分析和“事實”羅列。
文章里,有“權威數據”——從某個不知名小報上扒下來的,被刻意放大的鋼廠下崗失業人數,還有一份由“里,有“底層聲音”——幾段匿名的“鋼廠老工人”的血淚控訴,字字句句都在抱怨生活無著,痛斥新來的林書記一刀切,搞政績工程不顧他們這些老工人的死活。
更有深度質疑——巧妙地將矛頭引向林昭遠關停鋼廠的決策過程,暗示其“獨斷專行”,并隱晦地提出,如此低價處置國有資產,背后是否存在不可告人的“利益輸送”。
最妙的是,就連前幾天工人們自發給林昭遠送錦旗的事,也被他春秋筆法地描繪成了一場由官方主導的,滑稽的“被引導的感恩”秀。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