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的男人是化肥廠的領導。
一聽權馨要化肥,張云的男人便一口答應給了權馨五十袋。
“權同志,五十袋已經是極限了。
各個公社早就定好了春耕的量,我這邊就是想要多給你們一點也是辦不到的。
不過,等夏收后,我這邊還能再給你們五十袋化肥。”
也就是一年一百袋。
主要是廠里的化肥生產工藝還很是落后,產量也很低。
廠子一年的年產量也就是七八千噸,根本就滿足不了全縣的農業需求。
這還是他能批出來的最大數額了。
權馨一聽,忙道;“謝謝大姨夫。
你能給我們靠山村批五十袋化肥,我們真是太感激您了。”
對于他們,權馨是十分客氣的。
這個年代,所有的東西都不好買。
到處都是計劃經濟,光是審批手續都不好辦。
年前往外地發貨,光去肅省鐵路局貨運段,凌司景就跑了好幾趟去批計劃。
要不然,手里的貨物根本就運不出去。
此時,凌富強和趙隊長也在公社這邊等著拉化肥。
靠山村往年分到的化肥也就一兩袋,有時候還沒有。
一兩袋能干啥?
啥都干不了。
都說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
糞他們不缺,但沒有化肥,糧食的產量就上不去。
產量上不去,村子就會越來越窮,從而會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公社領導想要有點政績,扶持的肯定會是那些不欠收的大隊。
像以前的靠山村,根本就不在他們發考慮范圍之內。
“李主任,今年我們靠山村能分到多少袋化肥啊?”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