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白衣方丈金覺,依舊面帶微笑,眼神中透著一種難以捉摸的神色。
而燕飛俠、春妹和鶴林三人,面對這些美味佳肴,卻是食欲大增。燕飛俠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夾起一塊如意豆腐,放入口中,臉上瞬間露出滿足的神情,含糊不清地說道:
“嗯,這味道真不錯,入口即化,果然名不虛傳。這豆腐的口感細膩爽滑,豆香濃郁,再加上這獨特的調味,簡直是人間美味。”
春妹也笑嘻嘻地跟著夾菜,說道:“是啊,這羅漢素齋也很好吃,各種蔬菜的味道搭配得恰到好處。每一種蔬菜都保留了自身的鮮嫩口感,又相互融合,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風味,真的是讓人回味無窮。”
鶴林則一邊吃,一邊點頭稱贊:“這寺里的齋飯,可真是人間美味,看來這大覺寺不僅佛法高深,廚藝也了得。
這蓮子羹更是一絕,蓮子軟糯香甜,入口即化,喝上一口,仿佛能感受到那荷塘的清新與寧靜。”
三人吃得那叫一個滿足,仿佛忘記了之前的一切疑惑,完全沉浸在美食帶來的愉悅之中。
用過飯后,眾人在小沙彌的引領下,沿著回廊前往各自的房間休息。回廊兩側的墻壁上,掛著一幅幅精美的字畫,在昏黃的燈光下,顯得格外神秘。
字畫中的山水、人物仿佛在昏暗中若隱若現,增添了一份古樸而神秘的氛圍。
一路上,燕飛俠湊近季安,壓低聲音說道:“師父,我怎么感覺這一切有點怪呢?但具體哪里怪,又說不上來。”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迷茫與不安,心中隱隱覺得這看似美好的一切背后,似乎隱藏著一些不對勁的地方。
季安心中暗自好笑,他清楚這三個弟子已經逐漸被這畫壁中的景象所迷惑。他們不知不覺間,已然入了畫壁,陷入了這虛幻的世界。
然而,季安并未將實情道出,只是神色平靜地拍了拍燕飛俠的肩膀,說道:“先休息吧,且靜觀其變。”
就這樣,季安與燕飛俠三人在這大覺寺一待便是好幾天。期間,那白衣方丈金覺每日都會前來,向他們傳播佛法。
他講經說法時,口若懸河,旁征博引,從古老的佛經故事到深刻的佛法教義,試圖讓季安等人領悟佛法的精妙。
他的聲音抑揚頓挫,仿佛有一種魔力,能將人帶入一個神秘的佛法世界,時而講述著佛陀的慈悲救渡,時而闡述著因果輪回的奧秘。
但季安師徒幾人,一心修習道門之法,對方丈所講內容興趣缺缺。季安坐在那里,表面上神色平靜,心中卻在思索要借這個機會,鍛煉一下自己這幾個徒弟。
燕飛俠則時不時地走神,目光望向窗外,心中想著外面真實的世界,思念著曾經的修行生活和自由。
他對這日復一日的佛法講解感到有些厭煩,渴望能早日離開這里,繼續自己的冒險。
春妹和鶴林雖然坐在那里聽著,眼神中卻透露出一絲不耐煩,時不時地變換坐姿。他們對佛法的興趣本就不高,加上金覺和尚日復一日的講解,讓他們更加覺得枯燥乏味。但出于禮貌,他們還是強忍著聽下去。
日子一天天過去,燕飛俠、春妹和鶴林竟好似漸漸忘卻了自己原本的目的。
每日里,他們或是在寺廟中閑逛,欣賞著如畫的風景,感受著那寧靜祥和的氛圍,仿佛置身于一個與世隔絕的桃源。
寺廟中的花園里,繁花似錦,綠草如茵,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鳥兒在枝頭歡快歌唱,讓他們暫時忘記了外界的紛擾。
或是與寺中的僧人們隨意交談,聽他們講述著寺廟里的故事,過著悠然自得的生活。
他們與僧人們討論著佛法的見解,分享著彼此的生活經歷,逐漸沉浸在這種安逸的生活中。
而季安,也仿佛對此毫不在意,絲毫沒有提及繼續西行之事,眾人就這般在
這三年來,方丈從未間斷過給幾人傳法,可季安師徒依舊對佛法興趣寥寥。
除了聽方丈講經,他們每日的生活便是吃吃喝喝,看似悠閑愜意。
然而,奇怪的是,這三年間,季安幾乎沒怎么吃過飯,仿佛對飲食毫無需求。
每當看到徒弟們津津有味地品嘗著美食,他只是靜靜地坐在一旁,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笑意。
隨著時間的推移,燕飛俠三人的內心開始悄然發生變化。他們在日復一日的安逸生活中,對道門之法沒有過一絲絲的動搖。
當然燕飛俠有時會在深夜里,望著窗外的明月,心中不禁思索,這大覺寺的佛法是否真的有其獨特之處。
春妹在與寺中僧人交流時,也會不自覺地對佛法產生一些好奇;鶴林在聽方丈講經時,不再像以前那樣不耐煩,偶爾也能聽出一些門道。
但是三人卻從來沒有對道有過絲絲動搖,反而是借佛法,參正自己的道。
終于,三年后的一天,金覺方丈意識到自己的傳法或許無望。
季安幾人也準備向方丈告辭。可此時的燕飛俠、春妹和鶴林,竟有些迷茫,他們都不知道自己告辭后該去往何處。
燕飛俠皺著眉頭,看著季安,說道:“師父,我們離開這里后,要去哪里呢?”
……季安默默無語……
只是就在這天晚上,變故陡生。
一陣急促的馬蹄聲打破了夜晚的寧靜,仿佛是死神的腳步聲。
一群如狼似虎的土匪,手持利刃,利刃在月光下閃爍著冰冷的寒光,氣勢洶洶地殺進了寺廟。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