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察的中間,張副局長找到了機會,提到了單位的新人張軍。
和水利局辦公室主任許靜猜測的差不多,提到張軍以后,張局長招呼張軍過來和李修遠打個招呼。
張軍到現在,才有機會站到李修遠面前。
“李秘,我是張軍,咱們在人事局領報到通知單的時候見過。”張軍看著李修遠有些激動的說道,從縣政府大院里邊見到李修遠,到現在在煤林村,這么長時間,張軍也想明白了。
這大神就是大神啊,人家不光是考的好,就是這進步的速度也不是自已能比的啊。
李修遠看著張軍,微微愣神以后,想起來了,當初自已去領報到通知單的時候,確實有個同批上岸水利局的在等著。
“張軍是吧,我想起來了,到水利局上班以后還適應吧?”李修遠笑呵呵地和張軍握了握手,他和同一批的上岸的人聯系的不多。
之前當上秘書的時候,縣政府這邊有其他部門的兩個同一批的人想要請他吃飯,他也委婉的拒絕了。
不過現在碰上了,肯定要聊兩句的。
“適應,適應。”張軍連連點頭。
李修遠笑了笑,看這就是普通人啊,自已都把梯子給搭好了,都不知道順著上來,隨口奉承領導兩句“適應,在張局和許主任的關懷和照顧下,學到了很多的東西,慢慢的融入到了集體中,現在參與節水宣傳、河道巡查這些工作,也體會到了這份工作的辛苦和不容易……”
這話多漂亮,吹捧了領導,還說了自已對工作的感受。而且這話說了,以后在水利局多少張局和許主任都要照顧一下的,原來沒有,以后就有了。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是一點點積累的。
當然了,要是后邊能再加上一句:“我也想要借著這份關懷和照顧,多成長,爭取將來能像李秘一樣,獨當一面,干更多實事……”
這就更漂亮了。
可惜大部分人沒有這個熏陶,只是兩句“適應,適應”,這話題就聊不下去了。
“嗯,好,以后常聯系。”李修遠笑著點點頭,多的話,他不會提點張軍的,因為兩人之間沒有那份關系。
機會到了,也得自已有準備。
李修遠繼續調研走訪,這煤林村的情況很是復雜,村里礦工和村民,基本上是對半開的,一半是礦工依賴煤礦生存,一部分是農民,依賴土地生活。
而且村里呢,還有兩個大姓,一個姓金,一個姓呂,村里的村干部之類的,基本上都是這兩個大姓的人。
這兩個大姓呢,在村里爭斗的也很厲害,甚至有些時候,雙方都不通婚,當然了,沒有到絕對的地步,但是矛盾也不少。
還有村民和礦工之間的矛盾,也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