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松先抗議,認為沒撈到他眼中的好活兒,林默沒直接規勸,而是先說了分出去這幾路人馬的具體重點任務。
長江一線,要保障后勤船隊、舟艇部隊、海軍、江陰要塞等地的情報安全,防備日海空軍襲擾上述的重點保障目標。
而蘇州及太湖一片,則要保障后勤運輸船隊、舟艇部隊,通過運河、蘇州河、黃浦江往上海輸送物資,同時,舟艇部隊可能在湖區起降水上飛機襲擾日軍空軍,這里絕對是諜戰交鋒重點地區之一。
而杭州及杭州灣,杭州是國府空軍的重要基地,杭州灣也可能成為敵人登陸繞后包抄上海作戰部隊的一條路徑,同樣是諜戰交鋒重點。
林默介紹完,沈松倒是不提抗議了,畢竟三個都是很重要的任務,且是極大可能立大功的任務,相反他感覺人手有點少,厚著臉皮想向林默討支特戰隊。
林默自然拒絕,一方面,上海絕對是交鋒核心,敵我犬牙交錯,社會混亂、秩序失控,又非自家牢牢掌控的地盤,還有租界這類特殊存在,所需人手絕不能少。
另一方面,沈松在后方,雖然工作量不會低,但交鋒不會那么頻繁,且雀鷹小隊,幾乎可以無太多顧忌使用飛行器機動,能顧得過來。
當然,除去這些,林默還提醒沈松,舟艇部隊還有一支魚鷹特戰隊,專業性上不輸他們手下這些特戰隊,有需要,可以請求協助。
沈松聽聞,考慮自己在后方,確實相對安全,也沒再要求,其實也不是他真想求這求那,但總歸二人職務相當,而林默把特戰隊全留著,僅給他一個二線小隊,不說清楚,他回去不好跟弟兄交代,談清楚了,也免生嫌隙。
至于鄭君山,自然是不會挑挑揀揀,要求這要求那,不過他也有點茫然無措,南京是首都,肯定也是諜戰交鋒的旋渦中心,獨留他帶一隊人負責,著實不知該如何去做。
好在,做完安排后,林默私下里耳提面命交代了一番,也不復雜,留意城內外有無異動,以及聽從上面的指令調派,查察相關案子。
再者,南京又不是只剩他們,總部還有其他人呢!留一隊人,一者給徐顧煜留些使喚慣的人手,再者,有一些重大案件,也有精兵負責,免得還需把前方的人又臨時調回。
最后,林默交代一番,若前方戰事不順,需他自己或匯報徐科長,推一推,讓市民往后方撤,另外讓他到時多留意退路這些,南京易攻難守,別把自己陷在其中。
勸人離開的原由,自無法明說,林默給出的理由,一是此地繁華,市民這些受教育的比例比后方高很多,各工廠企業缺有一定教育水平的人。
二來,畢竟是首都,市民多少會接觸到國府一些隱秘,像他們,辦案免不了與市民打交道,雖注意遮掩真實身份,但多少能猜到一些。
經年累月下來,知曉他們一些訊息的人可不在少數,更別說那些拋頭露面的外圍,若日本人利用這些去深挖,誰也不知道會查出什么重要的訊息。
而將掌握這些訊息的人找出帶走幾乎不可能,那就只剩讓人盡量都離開,哪怕無法全走,也攪亂能被調查的消息鏈條,增加調查難度。
林默特意提醒注意江北,這雖是由頭,卻未嘗沒有幾分道理,而石油研究相關的案子,日本人也隱約覺察到了些什么,這些年可沒少安排人來調查。
這是外勤行動上的安排,至于情報的收集刺探,除戰場情報搜集,需與外勤行動相互配合,林默多少了解一些,其他的,他便不清楚了。
當然,傳回的相關情報,多少還是會通報林默,讓他知情的,畢竟他們的行動需要情報支撐,有的情報,也需要他們處理與應對。
做了布置,早期的準備工作自然如火如荼展開,不過林默并沒有馬上趕赴上海,而是先查閱資料,了解各類情況,同時等待局勢進一步發展,以及國府的決斷。
北方打打停停、拉拉扯扯十來天后,交火烈度沒有質的升級,但從日本傳回的二則情報,卻是打破了國府某些人的薏想。
一則,是事變發生后幾天的,日本人一面與國府達成協議,一面卻從東北、朝鮮及其國內,調集七個師團兵力來源,徹底坐實所謂和談,不過是迷惑國府的緩兵之計。
另一則情報,是數日前的,日本做出最高決議,準備動員幾十萬的大軍,做出迅速滅亡整個中國的政策。
這兩則情報,雖然沒有明確的文件及各種具體細則,只籠統訊息,但來源可信度極高,基本可以確定,日本將掀起全面戰場。
國府現在,徹底沒了僥幸之心,相關的調兵遣將,迅速加速,大量部隊被要求以最快速度奔赴指定位置,而合作談判,在老蔣不整天搞幺蛾子后,也迅速取得進展。
另外,對于華東作戰,也就是上海的戰事,老蔣也做出決議,要將上海日軍消滅,把抵在他脖子邊的快刀拿掉。
不過,調兵遣將需要時間,彈藥物資調集籌措也需要時間,而且為免被敵人提前察覺意圖,還需要遮遮掩掩、拐拐繞繞,所以戰爭開打的速度注定快不了。
不過,林默這邊已行動起來,沈松的三支隊伍,迅速進入指定地區,開展查諜反諜相關工作,首先,自然是依據過往收集的線索與情報,進一步核查,看能否揪住敵人尾巴。
林默自己,也帶著手下兩隊,四支特戰隊及二支雀鷹,奔赴上海,在上海及周邊進行布置,搜集日諜活動訊息,日軍及相關軍事部署情報。
而劉震山及王明坤,早已提前一步奔赴華北做準備,現已接到命令,將手悄悄往敵后伸去,打通道路,并搜集行動所需情報。
至于處里其他人,同樣忙碌了起來,有的負責搜集整理各類情報,有的靠著飛行器、飛機、快艇等,奔赴各地,協助遷移轉運等工作。
還有人,在規劃組織著后遷相關工作,像檔案室,各種重要的檔案資料,都進行拍照壓縮,方便后面進行轉移,也好在膠片這些,國內已實現自產,雖質量稍差,但勝在大幅壓縮了成本,否則可沒這財大氣粗!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