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將來,我們一座城的汽車,跟香港一樣多!”
陳鋒十分自信說道。
“嗯,這一點我堅信。”陳建國也是這么認為的。
和二十年后,過了二十年的苦日子,乃至被批斗折磨的文藝界人士不同,現在所有人都堅信我們可以花費五到十年就能趕超英美。
這不是逆極必反。
而是兩個五年計劃建成之后,全國上下積攢的信心!
民族汽車從無到有,年產量不斷提高。
民族飛機得到了蘇聯專家幫助,國產戰斗機已經投產。
國內與歐美的科技差距,在快速縮小。
甚至在核武器、火箭、生物方面,即將達到世界頂尖水平。
當然,五年超過英國,十年趕上美國,其實還是有些吹大炮。
這個目標達到一半還是可行。
如果沒有刮大風,十年超過攪屎棍真不難。
失去了阿三這個明珠,大英帝國早就變成了英倫王國,一個小島國而已。
抓住第三次世界科技革命,我們五十年超過美國,也是可以試試的。
后世崇洋媚外,主要還是風暴打斷了民族脊梁!
真的是打斷了脊梁!
二十年形成的民族自豪、制度自豪、文化自豪感,全都被打斷。
在激烈的反思潮,尤其是傷痕文學過度批判下,80年后那一批文化分子拋棄過去的信仰,在反動勢力宣傳下,單方面認為這不是真正的自由和民主。
等到三十年建設以后,尤其是50年后,民族才恢復了士氣民心。
說到底,經濟才是文化、政治的基礎!
“小鋒,你想不想去香港?”
陳鋒很想說想!
廢話,只要是人,就會對更高的文明產生向往!
因為這代表著更高的生活舒適度。
港島的窮人很辛苦,但再辛苦,也絕對比國內無數餓肚子的舒服!
后世一些激進牛馬們總認為這個時代好!
可讓他們餓上三五天試試,幾個人能忍著挨餓和寒冷,享受“精神”的滿足?
人均壽命四十五十歲,誰樂意啊!
但可惜,不能!
除非是舍棄陳家在國內的未來權勢地位。
“二叔,我哪里能去香港。”
“不是讓你長待,而是你一年去個兩三個月,在那邊跟著你大舅們一些歷練下,比你天天在家里玩好得多!”
陳鋒目光一亮。
對啊,常駐香港是不行的,真的不行,他還想著繼承老爺子的遺???提前瓜分一部分家產呢!
但去一兩個月玩玩,完全可行!
空間里這么多百年以上的大人參,還有大量的進化中藥,完全可以在港島建立一個頂級中藥品牌店。
藥材來源以國內出口為輔助,混入自家空間,同時還可以大量進口給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