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謙本來想不要,可看到中華兩個字,就立馬笑著藏進了口袋里。
張啟山給他們這批老常勝山人不少物資,大前門煙都有,但是不多,像中華煙更是稀少得很,陳玉樓都沒幾根抽的。
“你怎么回去?”
“我下午的火車,你不用管我,我定了車票。”張謙笑道。
陳鋒也就不再客氣:“那我先回四九城。”
“好。”
目送陳鋒開車離開,張謙笑著摸了摸口袋,這次不僅在郭得友家吃了幾頓大餐,還從陳鋒這里順到一包好煙,難得的福利!
離開天津城碼頭之后,就再也沒有碰到什么事了。
河北大平原豐收,讓附近民心人氣恢復不少,街上也變得生機勃勃起來。
民以食為天,糧食壓倒一切。
出城后,陳鋒依舊釋放魚、野雞、野鴨等。
天津這一塊,出了名的河流多,號稱“九河下梢天津衛,三道浮橋兩道關”,這不是只有九條河,而是虛數。
回到四九城,已經下午五點多。
路過王府井的時候,陳鋒又買了一桶冰激凌,出來準備給車斗的儲物箱塞幾個西瓜時,才發現可能是姥姥、姥爺偷偷放進來的盒子。
打開一看,立馬關上!
不是黃金,卻是袁大頭,也就是民國時期的銀元!
還是數百個銀元,主要是袁大頭,還有一些是外國銀行帶來的洋元。
“姥爺怎么會有這么多銀元?”
周家并非是地主,屬于實打實的貧農漁民,上海的工人,一個月工資也不過是一塊銀元,漁民想要靠捕魚拿到幾百塊銀元。
大概只能依靠做夢!
想不通老人怎么弄來的這玩意,陳鋒暫時放下來,把連銀元帶盒子一起存入空間里。
放了三個六七斤的小西瓜,又塞了一些葡萄。
回到巷子里,和一群熱情的路人打招呼,回到自家大門,就看到一個巷子里著名的“媒婆”坐在自家院子里。
“哎呦,小鋒回來了!”
長得有點胖的劉大嬸笑著招呼道:“這多久沒見,越來越俊了,過一兩年,只怕你們院子門檻都要被人踩得發光。”
“劉嬸,您不在店里做衣服,來我們家做什么,不會是給我相親吧?”陳鋒等陳昊、王胖子把木板鋪好,才開車順著木板進入大院。
“胡說,你才多大啊,又不是過去,現在男孩子結婚,至少要十八歲。”
劉嬸是布店的副主任,相當于副科級,大小也是一個官。
加上北方冬天嚴寒,布料珍貴,每一家都需要,所以在南鑼鼓巷的人脈不比郭春花差多少。
賣衣服只是她的副業,她更喜歡還是給人牽線搭橋,介紹對象。
雖然和賣衣服的死工資相比,當媒婆收入低的要死.
但布店多無聊,當媒婆更能體現她的人生價值和滿足個人成就。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