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韓世忠突然說道:“大人,末將在府城時曾經見過不少商賈。這些商賈都在鄱陽湖沿線置辦產業,甚至有些還有貨棧,據說賺取頗豐。咱們何不效仿他們?”
“哦?”楊凌聞眼睛亮起來。
這個時代的貨幣流通主要依靠銅鐵、絲綢和絹帛,銅鐵和絲綢都掌握在世族手里,銅錢根本無法流通;唯有絲綢和絹帛最容易獲取。因為絲綢和絹帛不管是自己使用,還是出售牟取暴利,都非常容易。
“既然這樣,那咱們就在鄱陽湖旁購置幾座倉庫,再雇傭商賈,建造碼頭。”
“好嘞!”
韓世忠答應下來。他原本還擔憂楊凌會拒絕他的提議呢。畢竟楊凌是欽差,怎么可能親自干這活兒?
韓世忠正待邀請楊凌去吃點東西,楊凌忽然想起昨晚在驛館遇到王仁和張國棟的事,問道:“對啦,昨晚驛館發生什么事?”
“啟稟大人,王仁和昨晚在驛館被刺客襲擊,受傷不輕,如今在醫館養傷呢。”
“什么?被刺客刺傷?”楊凌大驚失色:“驛站里還住進來其他刺客嗎?”
韓世忠搖搖頭,低聲道:“不知道。不過從現場勘查來看,王仁和是遭遇伏擊的。刺客身材矮胖,應該是女刺客!”
楊凌頓時松口氣,他原以為驛館里混入其他敵對份子,若是這樣的話,那么他就難辭其咎。
不過,王仁和被襲擊,那就麻煩大發,他得趕緊回府。
楊凌想罷,立即對韓世忠吩咐道:“傳令下去,明天清晨卯時開始出征,務必在午夜之前抵達江寧城。”
楊凌離開縣衙后便直奔府尹府。
來到府尹府門前,只見李春芳和陳友諒正陪同幾名文臣武將站在院子門口。
“參見欽差大人!”眾人急忙拱手相迎。
楊凌朝眾人微微點頭致意,旋即詢問道:“李大人、陳大人,昨夜驛館被刺客伏擊,王仁和王御史身負重傷。不知驛館里面是否還潛伏著刺客?”
李春芳臉上露出凝重之色,答道:“啟稟欽差,王御史的傷勢較重,現在正在屋里昏迷,具體情形還不清楚。”
這時有人說道:“楊大人勿須太過憂慮,驛館乃政務機構,防守森嚴,那伙兇徒縱然是刺客,亦難逃法網!”
楊凌看向說話的人,發現這人四五十歲,留著山羊胡須。他打量這人片刻,隨即問道:“閣下是誰?”
“鄙人是知府吳宗憲!”
“原來是吳大人,幸會。”楊凌拱拱手,然后又轉向李春芳,沉聲說道:“吳大人說的沒錯,江寧城是我國都,不會允許宵小之輩撒野。不知吳大人覺得我們應該采取怎樣的措施?”
吳宗憲微微瞇著雙眼,捋著頜下的山羊須沉吟道:“據我所知,昨天夜里,驛館遭賊,王仁和被賊人重創。但是賊人卻未殺死王仁和,足以說明,賊人是想活捉王仁和。因為只有抓住王仁和,才能脅迫本官交出糧餉銀兩。”
“那按照吳大人的意思,咱們當務之急應該是救援王御史?”
“正是!”
楊凌冷哼道:“本官剛剛聽到消息,王御史已經被送去驛館療傷,如今傷勢如何尚且未知,咱們貿然派人去營救的話,豈不是讓賊人乘虛可趁?”
吳宗憲愣住,半晌后才道:“楊大人所極是,確實是下官考慮欠妥!不知楊大人對于刺殺事件怎么看?是否有嫌疑人?”
楊凌冷笑道:“本官認為,這次刺殺案和上次的刺殺案屬于同樣類型的謀逆案。”
“哦,怎么解釋?”
楊凌沉聲說道:“先不說刺客為何要刺殺王仁和,單單是王仁和在江寧城中的威信就足夠動蕩民心。若是他倒下,必然導致江寧震動。江寧乃大明國都,不論是誰坐在龍椅上,都不愿見到江寧出亂子。因為只要有亂子,江寧的穩固就將土崩瓦解。”
“楊大人之有理!”
楊凌停頓片刻,又接著道:“所以,如今刺殺王仁和的幕后指使者肯定會狗急跳墻,伺機行刺。本官的看法是,咱們可以假裝被刺客襲擊,引誘刺客上鉤!”
“妙哉!”眾人齊聲喝彩。
楊凌繼續分析道:“刺客雖然武藝高強,但是咱們有三千兵馬,還占據地利之優,他們想要成功逃脫并不容易。如果他們鋌走險選擇攻堅,則正合我意。只要我們把他們堵在驛館內,那么刺客插翅也難飛!”
李春芳等人深表贊同。
李春芳沉默片刻后,又說道:“可是,如果我們放跑或者殺掉刺客,這次刺殺案很快就會傳遍大江南北,對我們大明的軍隊影響極壞。”
楊凌淡然地說道:“刺客是我大明的仇人,殺死他們乃是為民除害。況且這次是刺客主動挑釁在先,本官完全有權力殺掉任何敢于挑釁朝廷尊嚴的匪患。”
李春芳苦澀地笑笑,道:“好吧,希望楊大人能盡早抓捕刺客歸案。”
“李大人放心,這是下官職責所在。”
李春芳頷首:“那么,咱們這就準備出兵吧。”
“嗯。”楊凌點點頭吩咐道:“你率領部下護衛本官前往驛館,記得保證欽差安危,若是出什么閃失,唯你試問。”
“謹遵楊大人吩咐。”
......
楊凌帶著幾百士卒,押運糧草趕赴驛館。
當楊凌趕到驛館時,只見驛館外圍滿荷甲持矛的禁軍和錦衣衛,戒備異常森嚴。
楊凌翻身下馬,朝周圍的眾多禁軍、錦衣衛抱拳拱手道:“各位大哥辛苦,還請讓我進去拜見王御史,慰勞慰勞他。”
眾多士卒紛紛讓開路。
楊凌進入驛館內部,徑直找到房間。
房間里面,王仁和躺在床上昏睡不醒,臉色蒼白無比。旁邊有幾個仆婦端茶遞水、照顧他。
“王御史如何?”
“回稟欽差大人,王御史胸膛中刀,性命堪憂,怕是撐不過今日晚飯時分。”
聽到這個消息,楊凌心中咯噔猛跳。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