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的電子信息產業,又面臨人才短缺的困境。
思緒紛亂間,忽然想起父親沈振山的話:“治政如烹小鮮,得找到最適合的火候。”
以前沈青云不是很理解,現在才明白這句話的道理。
“沈書記,民政局送來的《感動濱州先進個人評選名單》。”
這個時候,秘書張耀祖輕手輕腳地走進來,將文件夾放在桌角,對沈青云說道:“何局長說請您過目,下周要舉行表彰大會。”
沈青云揉了揉眉心,隨手翻開文件夾。
名單上列著二十個人名,有扎根山區的鄉村教師,有義務接送老人的出租車司機,還有勇救落水者的環衛工人。
他的目光在這些名字間游走,心里漸漸暖了起來。
這些平凡人的堅守,才是濱州真正的根基。
直到看到最后一頁,他的手指猛地頓住。
“孝老愛親模范:趙雅琪,十九歲,濱州市師范大學學生。主要事跡:陪伴父母逛街,每周為奶奶炒三次菜。”
沈青云的眉頭瞬間擰成了疙瘩。
他反復讀了三遍,確認自己沒有看錯。
文件夾里還附著一張照片,女孩穿著名牌羽絨服,在商場自拍時比著剪刀手,背景里的父母正拎著大包小包的奢侈品。
“張耀祖。”
他的聲音冷得像窗外的寒風,淡淡地說道:“你看看這個。”
張耀祖接過文件夾,臉色漸漸變得尷尬:“這……可能是民政局整理材料時出了疏漏?”
“疏漏?”
沈青云將文件夾重重拍在桌上,茶水濺出杯口:“陪伴父母逛街也算先進事跡?每周給奶奶炒菜三次就能評模范?那全市一半的家庭都該上這個名單!”
他想起香房區那位獨自照顧癱瘓公婆十年的低保戶王秀蘭,上次走訪時她正用凍裂的手給老人擦身,民政局的名單上卻根本沒有她的名字。
“去把何晨光叫來。”
沈青云的語氣不容置疑,指尖因憤怒而微微顫抖:“現在就去。”
張耀祖剛走,沈青云便撥通了香房區民政局的電話。
接電話的是個年輕干事,聽到詢問王秀蘭的情況,支支吾吾地說:“王大娘……她沒申報,我們也沒注意……”
“沒注意?”
沈青云壓著怒火,咬著牙說道:“你們的職責就是注意這些事!下周之前,我要看到王秀蘭的材料出現在補充名單里!”
掛了電話,辦公室的門被推開,民政局長何晨光搓著手走進來,臉上堆著諂媚的笑:“沈書記找我?是不是為表彰大會的事?我們準備請您……”
“何晨光同志。”
沈青云打斷他,將文件夾推過去:“趙雅琪這個事情,你給我解釋解釋。”
何晨光看到照片,臉色倏地白了。
他下意識地后退半步,撞到身后的飲水機,發出“哐當”一聲響:“這……這個是下面報上來的,說是……說是年輕人孝老愛親的新表現……”
“新表現?”
沈青云猛地站起來,居高臨下地看著他,,沒好氣的說道:“什么新表現?是穿一身名牌陪父母逛商場,還是把給奶奶炒菜拍成視頻發朋友圈?”
他指著照片里的奢侈品袋:“你知道這一個包夠王秀蘭這樣的低保戶過多久嗎?整整一年!”
何晨光的額頭滲出冷汗,說話開始結巴:“是……是我審核不嚴,我回去就……”
“審核不嚴?”
沈青云的聲音陡然拔高,沒好氣的說道:“我看是別有用心!”
他走到何晨光面前,目光像淬了冰,冷冷的說道:“這個趙雅琪是什么背景?她爺爺是不是市人大的趙副主任?”
何晨光的臉瞬間失去血色,腿一軟差點跪在地上:“沈書記,您,您怎么知道……”
“我怎么知道?”
沈青云冷笑一聲,沒好氣的說道:“整個濱州誰不知道,趙副主任最疼這個孫女。你們倒是會順水人情,用感動濱州的榮譽給領導的孩子貼金!”
他指著門口,一字一句的說道:“現在就回去查,查清楚這個評選背后有多少貓膩,查清楚趙雅琪的事跡是誰捏造的,查清楚還有多少真正該受表彰的人被你們漏掉了!”
何晨光連滾帶爬地往外走,撞到門框時發出悶響,卻不敢回頭。
張耀祖站在走廊里,聽到里面的怒斥聲,手里的文件袋都在發抖。
他跟著沈青云兩年,還是頭一次見他發這么大的火。
辦公室里重新安靜下來,只有沈青云粗重的呼吸聲。
他走到窗前,看著外面飄起的雪花,心里像壓著塊巨石。
反腐反掉了大老虎,可這些盤踞在基層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就像附著在骨頭上的蛀蟲,不徹底清除,老百姓還是得不到真正的實惠。
手機震動起來,是劉彥昌發來的短信:“沈書記,銀企對接會的方案擬好了,下午給您過目?”
沈青云深吸一口氣,回復道:“好,順便把王秀蘭的材料帶來,我們聊聊怎么讓真正的模范得到應有的尊重。”
雪花落在窗玻璃上,很快融化成水痕,模糊了窗外的世界。
但沈青云知道,只要守住心里的那桿秤,分清孰輕孰重,濱州的天總會放晴的。
他拿起筆,在趙雅琪的名字上畫了個大大的叉,旁邊寫下:“感動源于真實,榮譽不容摻假。”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