滎陽城外,秦軍大營。
“拿下鄴城了?”劉璋觀閱著黃權遞來的捷報,神色間有一二惑意。
鄴城是一座堅城,有著田豐、逢紀這等袁氏死忠的守御,且城內兵馬充足,糧草方面也是頗有積蓄,可就是這樣一座堅城,卻是為秦軍所攻下,實是讓劉璋有所不解。
劉璋接著往下觀閱捷報,在看到蘇由、張南等袁氏就將接連跳反,同攻城的秦軍里應外合后,他面上的惑意頓然消散殆盡,原是鄴城內出現了內奸,這就沒有什么疑問了。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世上再堅固的城池,再森嚴的塢堡,一旦內部出了問題,就離城池失陷不遠了。
劉璋神色輕快,他繼續往下閱覽,而后他知曉了袁尚麾下故豫州刺史陰夔、都督將軍馬延、射聲校尉郭昭等人作亂營中,傳播鄴城失陷的消息,使得袁尚麾下鄴兵大潰,袁尚只得引殘兵退走一事。
墻倒眾人推,破鼓萬人捶,樹倒猢猻散!!!
劉璋此刻談不上多么開懷,他反倒有些可憐袁尚,可憐已經故去的袁紹,袁紹和袁尚作為君主,對待臣下談不上刻薄寡恩,對待士庶也是較為寬容,可是就是袁紹和袁尚這等君主,他們麾下的臣子,一遇到袁氏式微的時候,就紛紛做出了跳船的舉動來。
而且,袁氏故舊臣子,是一個接著一個,打著先降者得厚賞的念頭,忙不迭的向秦軍歸降,惟恐落于人后。
當真可笑,亦當真可悲……
面對背叛袁氏,一擁而上的袁氏叛臣,劉璋雖是心中對這些不忠不義之徒鄙夷萬分,可如果沒有這些叛臣,黃權如何能攻破鄴城,使得鄴城為他所有,所故從實際角度出發,他不僅不能因這伙叛臣低劣的品性去薄待他們,反倒是需要厚加賞賜,以激勵袁氏臣子多多棄暗投明、歸降于他。
畢竟眼前鄴城雖下,魏郡諸縣官吏紛紛改旗易幟,歸降秦軍,但河間、幽州尚在袁尚的手中,平原、渤海仍在袁譚的手中,袁氏在河北地方上的勢力還在頑抗,一時間未能剪除干凈。
因是如故,對待先歸降的袁氏舊臣,需要加以禮遇,明示給心存猶豫、有心歸降秦軍但還沒下定主意的袁氏臣屬,讓袁氏臣屬知道,歸降了秦軍,官也有了,錢也有了。
此中劉璋也是以曹操為誡,歷史上曹操得許攸助力打贏了官渡之戰,奠定了北方霸主的地位,可許攸不過行事稍稍放縱,竟是為曹操所殺,而如許攸這等建有大功的人,為了一時間的痛快誅殺,那有意歸降曹操的人,也就會對歸降曹操一事心存猶豫,不敢下定決心。
一念至此,劉璋放下了手中的捷報,他轉手遞給了侍從,讓侍從宣讀出了捷報的內容,列于席間的一眾文武,聞之莫不面露欣喜,鄴城既下,魏郡蕩定,河北還會遠嗎?
“今者攻克鄴城,實是喜事,臣等恭賀大王。”在賈詡的帶頭下,鄭度、婁發、沈彌等一眾文武,紛紛出席,列好隊形后,拱手向劉璋祝賀了起來,祝賀劉璋得到鄴城。
“卿等且安座。”劉璋面帶微笑,擺了擺手示意眾人安座。
遇上此等喜事,理當擺酒慶功,但考慮到而今身在前線,正與曹操這等梟雄對壘,所故劉璋只是讓伙頭兵給士卒加餐,同時端來一攤美酒,同一眾文武小酌了幾杯。
入夜。
劉璋坐于案前,思考起了給黃權的回信,而今鄴城克定,需要處理的事情太多,尤其是有些事情,黃權不便料理,盡管黃權有假節鉞的權柄,但如給歸降的袁氏舊臣的待遇、魏公府的袁氏子弟如何處理、還有閉門不出不愿歸降的袁氏舊臣是否羈押,這些較為重要的事宜,黃權上報請示,讓劉璋去做出決策。
所幸鄴城、滎陽相距不遠,劉璋今夜做出定奪,來日就可遞到黃權的案頭上,只是苦了劉璋,夜深人靜卻不得安枕,只能坐在案幾前靜思鄴城攻克后,雜七雜八的諸多事宜的處理手段。
事關賞罰,所以劉璋沒有召集謀臣進行商議,他只獨自冥思了起來。
首先是對于接應秦軍入城的張南,以及有意接應秦軍入城,但出師未捷身先死的蘇由,這二位較為重要的降臣的嘉賞額度。
劉璋的手指在案幾起起落落,響起數道節奏有序的敲擊聲,不多時,他有了決斷。
降將張南,作為接應秦軍入城的關鍵人物,堪為奪取鄴城第一功,加封討逆將軍,封侯,食邑六百戶。
降將蘇由,有心歸降,卻是出師未捷身先死,說起來功勞近乎沒有,但考慮到嘉賞蘇由可以作為一個歸降的典型榜樣,所故劉璋選擇蔭庇其子孫,選蘇由的長子加封為將軍,照例封侯,食邑三百戶。
其次就是城破之后,歸降的袁氏舊臣的處理,中下的官員依舊留任其位,而上位的,也即是袁氏幕府較為核心的官員,如荀諶、崔琰等人,劉璋打算招入關中,于長安秦王幕府下任職。
再如閉門不出,不愿歸降的袁氏舊臣,劉璋沒有誅殺的想法,但是也不會放任這些人留在鄴城,為剛剛攻取的鄴城留下隱患,所故這些袁氏的死忠,劉璋不殺他們,但強制遷徙這些人和他們的三族到關中居住。
關中地闊民稀,有足夠的土地去容納新人,同時這些袁氏死忠被遷徙到了關中,失去了熟悉的主場鄴城,就算想鬧騰,也翻不起什么風浪了,也為鄴城減去了隱患。
最后就是對魏公府的袁氏子弟,以及袁譚袁熙袁尚三兄弟的家小的處置。
如果說對蘇由的家小和張南的優待是給袁氏臣子做個榜樣,那對魏公府的處置,就是給割據州郡的君主打個樣子,如曹操、劉備、劉表、孫策等人,可以從劉璋對魏公府的處置,了解到劉璋對歸降的君主家小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