滎陽鄭氏、博陵崔氏、太原王氏等山東豪族的府邸內,信使進出愈發頻繁,密室中的燈火通宵達旦。
他們一方面緊急商議如何與隴西李氏進行切割,撇清關系。
另一方面,則更加隱秘地開始處理自家那些見不得光的產業和人口,試圖在風暴徹底席卷之前,抹去盡可能多的痕跡。
然而,李世民既然已經出手,又豈會給他們喘息之機?
就在李孝恭于宗祠內揮淚斷腕的同時,以魏征為首的三司查案使團,已經如同離弦之箭,帶著大批刑部干吏、大理寺丞和御史臺精兵,浩浩蕩蕩又迅疾無比地直撲岷山別業。
世人皆知,魏征此人剛正不阿、鐵面無私,且出身寒微,與世家大族并無太多瓜葛,甚至屢次上書抨擊其兼并土地、隱匿人口之弊。
由他主審此案,其信號意義不而喻——皇帝就是要徹查到底,絕不姑息!
與此同時,百騎司的密探如同幽靈般,更加嚴密地監視著各大世家的動向,任何異常的人員調動、物資轉移,都被迅速記錄在案,直報天聽。
長安,仿佛變成了一張無形的網,而網中的魚兒,卻已開始驚慌失措地掙扎。
東宮之中,李承乾一夜未眠卻精神奕奕。他站在巨大的長安輿圖前,目光銳利。
“殿下,鄭國公已出發,最遲午后便可抵達岷山。”一位東宮屬官稟報。
“好。”李承乾點頭,“傳令給侯君集,全力配合魏征辦案,所需人手、物證,一律優先供給。
告訴他,孤要的不是一座山莊的罪證,而是要借此機會,撬開整個關隴、山東世家非法蓄奴、隱匿人口的鐵幕!”
“諾!”
“還有,”李承乾沉吟片刻,“以孤的名義,上一道奏疏。
內容嘛…就奏請父皇,鑒于岷山一案所獲甚巨,牽連甚廣,請旨擴大核查范圍,對京畿及周邊州郡的田畝、戶籍進行一次‘特勘’,以正本清源,清剿隱戶,增加國家賦稅,充實府庫。”
屬官眼睛一亮,太子這是要趁熱打鐵,將軍事勝利轉化為政治和財政上的全面進攻!“殿下英明!臣即刻去辦!”
這道奏疏一旦發出,無疑是在本就沸騰的油鍋里又澆下了一瓢冷水。那些自身不干凈的世家,聽到“特勘”二字,恐怕更要寢食難安了。
而此刻的岷山別業,已然成了一座巨大的露天證據場和臨時軍營。
魏征趕到時,看到的是井井有條的封鎖、看管,以及堆積如山的罪證。
侯君集雖是武將出身,但在軍事管制和證據保全上卻做得滴水不漏。
“鄭國公別來無恙!”侯君集迎上來,雖然位高權重,但對這位鐵面御史倒也保持了幾分客氣,“所有涉案人犯均已分別看押,重要管事單獨囚禁。
這是初步清點的物資賬簿,這是抓獲的人員名冊,這是根據俘虜口供梳理出的山莊內部結構及職責圖…”
魏征接過厚厚一疊文書,快速翻閱,越是看,眉頭皺得越緊,臉色也越是陰沉。
盡管早有心理準備,但實際數字和情況還是遠超他的想象。
“私設刑堂,逼良為奴,盜采礦山,僭越制器…樁樁件件,駭人聽聞!”魏征猛地合上賬簿,聲音冰冷,“隴西李氏,國之蛀蟲!”
他立刻投入緊張的工作中:提審首要人犯,核對物資賬目,詢問被解救的百姓,勘驗工坊倉庫…一切都在高效而冷峻地進行著。
隨行的書記官們筆走龍蛇,記錄下每一份口供,每一筆罪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