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聽到“省力過半,深耕三寸”時,老農們的呼吸都粗重了;聽到朝廷竟要將這等“秘術”刊書下發,許多人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一份份報紙被爭相傳閱,有關曲轅犁和農書的消息如同長了翅膀,迅速飛遍鄉野。
“朝廷……這是真為咱莊稼人著想啊!”“太子殿下辦的這報紙,是寶貝啊!快,快去縣里問問,還能不能買到?咱幾家合伙買一份回來仔細琢磨!”
“對!還得催催里正,朝廷的新犁啥時候能分到咱村?”
民間的熱情如火,而官場的反應則更為微妙復雜。
京畿各地的縣令、刺史們,在收到驛馬送來的成捆報紙,并附有東宮行文要求“廣為張貼宣講,助朝廷政令通達”的命令時,心情各異。
有精明干練者,立刻嗅到了其中的機遇。
“快!將報紙內容抄錄多份,分發各鄉!組織人手,照著圖樣先趕制幾架新式曲轅犁出來,就在官田示范!
再派人去各村敲鑼宣講,要讓所有農戶都知道,這是陛下恩德,太子仁政!”他深知,此事若辦得漂亮,便是顯著的政績。
也有些胥吏心中叫苦,以往朝廷政令下來,如何解釋、執行,中間有多少騰挪空間?
如今這報紙直接將一切大白于天下,百姓都瞪大了眼睛看著,再想敷衍了事、甚至暗中克扣,難度陡增。
但無人敢明著反對,只能硬著頭皮,比以前更加賣力地執行。
與此同時,第二期報紙上的廣告位,雖未如首期般進行勛貴內部的拍賣,卻也明碼標價,并且位置更多。
長安東西兩市的巨賈們,此刻再也坐不住了。
第一期時,他們還在觀望,懷疑那“廣告”的效果是否真如傳聞般神奇。
但短短幾天內,長孫家綢緞莊、程家酒樓、尉遲家藥堂那紅火到顛覆常理的生意,狠狠教育了他們。那根本不是廣告,那是點石成金的神仙術!
如今第二期發行量暴增二十倍,覆蓋整個京畿富庶之地,其蘊含的商機何等巨大?再不出手,豈不是將偌大市場拱手讓人?
東宮負責此事的屬官門檻幾乎被踏破。
各大商號的東家或大掌柜們帶著厚禮,擠在門房,爭相打聽廣告價格與刊登流程。
絲綢、茶葉、瓷器、車馬行、錢莊……各行各業的大賈紛紛涌來。
“劉管事,通融通融,鄙號愿出三百貫,只求在下一期頭版下方登一則小告!”
“三百貫也好意思開口?我們‘四海貨棧’出五百貫!只要位置好,價錢好商量!”
“我家長安十二家聯號,愿包下下一期半個版面的廣告!”
…………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