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黑風牌土法煉鋼爐”很快在河口鎮外一個廢棄的磚窯旁破土動工。
用煤炭做燃料,鼓風機呼呼地吹著(也是繳獲的,手動改造版),把廢鋼鐵、鐵礦石(附近山里就有)一股腦丟進去燒。
煙熏火燎,熱浪滾滾。
幾天后,第一爐“合格”的鋼水終于流了出來。
雖然效率依舊感人,雜質也不少,但經過老鐵匠們的鍛打,用來做槍管、刀具、農具,那是綽綽有余了!
煉鋼過程中,一個意外的“副產品”引起了陳博文的注意。
爐子底部和煙道里,積攢了一層厚厚的、黑乎乎、黏糊糊的東西,氣味刺鼻。
“大帥,您看這個。”陳博文用木棍挑起一點,在陽光下觀察,“這好像是煤焦油。我以前在書上看過,這東西防水防腐效果極好,可以用來涂木頭、刷船底,甚至…還能提取苯酚、萘之類的化工原料!”
煤焦油?化工原料?林好眼睛又亮了。
瀝青路?土炸藥改良?甚至……染料?塑料?
“好東西!都收集起來!”林好當即下令。
光有圖紙和設備不行,還得有人。
林好看著寨子里那些除了扛槍打仗就只會種地的糙漢子,以及新收攏來的流民,深感人才匱乏。
“得辦學!”他一拍大腿,“搞個‘黑風寨技術人才培訓班’!”
招募年輕力壯、腦子靈光的后生小子,學技術!
鉗工、車工、鉚工、木工、瓦工、煉鋼工……統統都要!
教材?林好親自操刀,連蒙帶猜,結合模糊的記憶和繳獲的東島文手冊(讓李墨涵翻譯),弄出幾本圖文并茂(主要是圖)的《黑風寨土法技術入門》。
老師?他自己客串機械原理,老鐵匠們教手藝,至于化學……
“老陳,基礎化學,就交給你了!”林好拍了拍陳博文的肩膀,語重心長。
陳博文看著一群瞪著好奇大眼睛、連字都認不全的半大小子,再看看林好塞過來的那本堪稱“化學煉金術入門”的“教材”,感覺自己的教授生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就在黑風寨熱火朝天地搞“工業建設”時,卡秋莎又來了。
這次,她的態度明顯不同,少了之前的居高臨下,多了幾分掩飾不住的好奇。
林好“熱情”地邀請她參觀了正在建設中的“兵工廠”——其實就是幾個煙熏火燎的大棚子,里面叮當作響。
參觀了“技工培訓班”——一群穿著破爛棉襖的半大小子正圍著陳博文,聽他講解“水是由氫和氧組成的,就像你娘和你爹生了你一樣簡單……”(陳博文:我不是,我沒有!)
還給她看了那些“驚世駭俗”的武器設計圖。
卡秋莎看得是一頭霧水,那些粗糙的設備,簡陋的廠房,還有那些畫得跟兒童涂鴉差不多的“武器”,怎么看都不靠譜。
但空氣中那股火熱的干勁,工人們眼中閃爍的光芒(雖然更多是煙熏的),以及林好那副“一切盡在掌握”的淡定表情,又讓她隱隱覺得,這個地方,這個男人,似乎真的在發生某種難以理解的蛻變。
“林將軍的工業藍圖,真是…令人印象深刻。”卡秋莎斟酌著用詞,臉上擠出贊賞的表情,“蘇維埃方面,原則上愿意為貴方的工業發展提供必要的技術援助和設備支持。”
她頓了頓,補充道:“當然,具體的細節,還需要向上級匯報,等待批復。”
林好心中冷笑。
又是空頭支票。
不過無所謂。
他要的就是現在能到手的武器彈藥,以及白熊聯邦人因為“看到價值”而暫時不敢把他逼太緊所帶來的戰略緩沖時間。
至于技術援助?設備支持?
呵呵,等你們來了,老子說不定連“土法高達”都搗鼓出來了!
“那就多謝卡秋莎同志的美意了。”林好臉上露出恰到好處的感激,“我們黑風寨,一定不會辜負方面軍同志的期望。”
至于那個進攻東寧的命令?
先拖著唄。
等老子的“蒸汽迫擊炮”和“鏈條加特林”搞出來了再說!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