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安小朝廷。
靠海養蠻爹。
眾人臉色頓時就變得古怪了起來。
你這么說,多少有些過分了嗷。
哪怕這是事實,但宋朝好歹也算是前朝,所以多少有些冒犯了。
大家都是辦朝廷的,你話不能說得這么難聽嘛!
朱高熾卻絲毫不以為意,話怎么難聽怎么說,直接戳人肺管子。
“澶淵之盟,前宋朝廷每年給遼國(契丹人)送去銀、絹共三十萬兩,后來遼國利用前宋朝廷與西夏作戰的困境,又將這歲貢增加了二十萬兩,總計五十萬兩,這是前宋的第一個蠻爹!”
李景隆看熱鬧不嫌事大,跟著起哄。
“第一個蠻爹!”
“為了維持臉面,前宋朝廷把獻給遼國的這些銀、絹稱作“歲幣”,外之意這是前宋朝廷給遼國“禮物”,當做每年雙方往來的物資,雙方還是平等,是“兄弟之國”。”
“后來遼人趁火打劫又加二十萬,堂堂中原朝廷,連個屁都不敢放!”
“嘴上還說什么‘歲幣’,分明是跪著給人送錢!”
朱高熾冷笑著開口,語氣之中充滿了鄙夷與不屑。
“后來西夏崛起,西夏皇帝李元昊暴打前宋朝廷,接連取得三川口之戰、好水川之戰、定川寨之戰勝利,打得宋軍損失慘重、狼狽不堪,然后宋廷只能茍顏乞和,與西夏簽署“慶歷和議”,每年給銀、絹、茶總計二十五萬兩,這就是前宋的第二個蠻爹!”
“第二個蠻爹!”李景隆再次跟上,語氣里面滿是幸災樂禍。
“而后前宋朝廷給西夏的“禮物”,稱為“歲賜”,歲賜歲賜,意思是前宋皇帝每年賞賜給西夏的,西夏李元昊依舊是前宋臣子,不能稱帝,如此前宋贏得了面子,下得了臺階,通過撒錢的方式暫時平息了與西夏的戰火。”
“至此,夏、宋、遼三方鼎峙的局勢形成,而前宋王朝卻能憑借一己之力,養活兩個蠻爹,其國力真就那么富庶嗎?”
話聽到這兒,老朱也不禁納悶了。
宋朝可不算是大一統王朝,遠低于漢唐等大一統王朝的規模,連宋太祖趙匡胤本人也承認“燕、晉未復,可謂一統太平乎?”
既然如此,那他娘地怎么養得起這么多的蠻爹?
咋滴,稅收還比大明多?
不等老朱開口追問,朱高熾就接著往下講。
“然后呢,就是金國(女真人)滅宋,前宋朝廷南逃偏安一隅,就出現了前宋朝廷與金國簽署的“紹興和議”,前宋朝廷每年給金國銀、絹各二十五萬兩,總計五十萬兩。”
“這一次,前宋朝廷是真的連臉都不要了,給金國的銀、絹,稱為“歲貢”,意思是前宋朝廷每年向金國“朝貢”,蠻夷成立的金國成了上國,前宋王朝卻成了臣子,丟盡了中原王朝的臉面。”
聽到這話,眾人臉色都不太好看。
這一次,前宋確實是連臉都不要了!
華夏王朝歷朝歷代,就出了這么一個前宋,敢厚著臉皮向外邦蠻夷稱臣納貢。
“第三個蠻爹!”李景隆的聲音如期而至。
積貧積弱的前宋朝廷,確實很不爭氣啊!
冒天下之大不韙,開了向蠻夷稱臣納貢的先河,丟人現眼的東西!
徐達滿臉狐疑地看向小胖墩,忍不住追問道“兔崽子,你究竟想說什么?”
“諸位難道就沒有想過,這里面有問題嗎?”朱高熾笑呵呵地解釋道“澶淵之盟的時候,前宋朝廷還占據大半天下,而紹興和議的時候,前宋卻只是偏安一隅只有半壁江山,同樣是五十萬兩,前宋怎么搗鼓出來的?”
此話一出,眾人渾身一震。
好像真是這么回事兒?
這疆土少了,田地少了,稅收當然也會跟著減少。
既然如此,前宋都偏安一隅了,他怎么還能掏出這么多的銀子,養得起蠻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