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獨沒想到,先下鞏縣的是東萊聯軍,是江南大營的人。
往常接到長安宅邸的信件,只說孫安軒年紀小心不定,有些調皮。
孫文宴只當等他年長成熟就好了,只是沒想到他心這么大。
這屋里其他人都比孫安軒有資格反,因為楊胤是關中本位,他們是楊家舊部,是關中豪族。
唯獨孫安軒不可以,因為孫家是江南士族,他少小生活在江南,及長才去長安。
因為楊胤起兵便是污蔑孫文宴謀反!
呂元正恨不得捂住臉遮住耳朵,為何要來見證這出倫理與權謀兼有的鬧劇。
他只是平時說話聲音低速度慢,不代表真是貼心好同僚。
吳越該叫俞懷光來,快人快語說不定有意想不到的安慰效果。
孫文宴轉身離開,只留下一句,“老夫沒這個兒子,三司秉公處置即可。”
往昔縱橫江南的統帥,挺拔的脊梁陡然有幾分佝僂。
兩衛和江南大營的人,都可以作證,孫文宴沒有私通楊胤。
一路急行軍,吳越孫文宴對附逆城池沒耐心慢慢招撫,你要不望風開城門,等攻打下來就不要怪我,殺人立威。
兩位統帥和楊胤不共戴天,別說信使,地方求情的官員都到不了他們跟前。
楊胤沒聯系上或者根本沒打算聯系孫文宴,但難保他沒聯系過長安孫家的人。
但長安不過是些婦孺,又能做甚?
范成明:“兩都共四十余子弟投奔到楊胤旗下,三五個自殺或逃跑被殺。”這幾人預定一個忠臣孝子名號。
“除了屋里這些,還有近二十個直接投到楊胤軍中效力。”
和孫安軒龔敏這種“欲拒還迎”不同,直接擺明車馬造反。
聽到將近四十個不孝子,不只自家結苦瓜,孫文宴心底稍微舒服些。
呂元正:“范二,你認識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