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王世子與國公爵位等同,楊胤出城相迎,段曉棠得以近距離靠近倉城。
皇帝為東征籌謀多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只從黎陽倉一路向北的糧道,隔一二百里就有一位朝廷重臣駐守維護轉運。
楊胤在匯集南北糧草的黎陽倉,白雋在遼東的幽營之間。
段曉棠終于見到傳說中的楚國公,的確是容易讓人長出戀愛腦的臉,可惜通身氣勢太過攝人,愛情的花兒還沒開就枯萎了。
吳越在一旁襯得像根沒經過風雨的豆芽菜,生嫩得緊。
楊胤身后站著一個三十許的文士,未著官服,身上衣裳卻不差,離楊胤最近,態度不卑不亢。
沒有官職卻身份高,難道是宋道平?
外地出差,帶朋友公費旅游。
黎陽倉城本身駐守的軍士并不多,來往多是民夫。
城墻高兩丈有余,但地基寬度三丈多,哪怕向上逐漸收縮,頂上亦能跑馬。
進入倉城后,地面全是一個個排列有序的小土包。大的四丈多,小的三丈多,僅一人多高。別看小,貨都在地下,深達數丈。
沖著窖口喊一聲,都能聽到回聲。
宋道平察覺到段曉棠不露痕跡的打量,心道黎陽倉除了糧食,還是糧食,探營可沒什么好探的。
楊胤犯不著同吳越一個后生較勁,平白跌了身份。但看起來處在糧道樞紐的位置上亦不輕松,“黎陽倉諸事紛雜,哪怕有道平援手,亦是千頭萬緒。我有意從兩都征調官吏為佐。”
吳越狀似謙虛道:“我年輕,未處置過政事。楚國公精明強干,自有妙法。”既不認同也不反對。
說了等于沒說,深得打太極之精髓。
萬一楊胤接下來報出幾個人名,讓吳越怎么說,認可還是反對?
河間王府既想把控軍權,就不能觸碰政務。
兩人緩步進入倉衙,吳越這邊帶的是呂元正,楊胤身后跟著的是宋道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