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蘭娘遲疑,“農書小眾。”看得人更少,書店恐怕沒有,更可能是收藏在高門大戶之中。
祝明月同樣想到這一點,“到時找一找。”
現在真是不便利得緊,想要一本書,捧著錢都找不到,要托關系托人情,大概率還借不到。
現代講求知識付費,而現在付費也找不到知識,人還嫌棄銅臭。
當初她們處置書籍的時候,將市面上少見的書本內容都抄錄下來,留待往后慢慢閱讀。
祝明月本質上并不在意,一本書承載的歷史,孤本善本,紙書還是竹簡于她無異。在意的是上面的內容。
一行人在莊子上“禍亂”一通,留下無數“爛尾工程”,收拾包袱款款回城。
段曉棠回家后,用墨筆在大幅白紙上將田莊地形圖拓印下來。暗暗吐槽,畫營防圖都沒這么精細過。
祝明月用鉛筆在旁邊用小字標注,若有錯誤,即用面包糠擦去。
幾人嘴上說著要建禽舍工坊種藥材,實際最關心的還是菜地。
祝明月"蔬菜集中種在一處,由專人管理,不和莊子上的短工、村民接觸。"
所謂的專人,要么是她們自己帶人去,要么是買人去。
世事變換太快,已經外露的種子無所謂,可其他的作物,尤其是玉米和土豆,要仔細想想接下來該如何處置。
與當前大部分莊園、田莊的粗放管理不同,她們地塊小,非得精耕細作不可,將每一塊泥土用到正途上。
想必未來好長一段時間,家里都要時不時拿出來討論一二。不到完工不算完。
次日清早孟二良趕車帶著給莊子準備的物資,一路去王才里,周木匠和一個新收的徒弟宜撤緋怠
李匠人近來盤火炕的活計做的風生水起,連帶著老關系戶周木匠也沾光,幫人做了不少炕柜。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