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底下竟有這樣的好事,若真能說到做到,可就是掉進福窩了。
何春梅帶著新來的女工們往前走去,一路行來,才發現作坊著實有些大。
店鋪后面一排房子,除了辦公室,剩余一部分,就是“坐班”毛衣工們的地盤。
何春梅先帶人去庫房,架子上的毛線團顏色比前頭鋪面還齊全些。
隨手拿起一個紅色毛線團,“我們的工作就是將一團毛線像打絡子編織一樣,用棒針織成一件衣裳。這種毛衣最適宜秋冬穿著保暖御寒。”
何春梅將旁邊一件剛收上來的毛衣遞給諸女,“你們看看。”
諸女摸著從未見過的毛衣,“確實軟和。”
有人好奇,“管事,穿了毛衣就不用皮裘絲綿了?”
何春梅:“毛衣中間有空隙,不如皮裘絲綿防風,多是穿在里頭的。比茅草衣強但不比皮裘絲綿昂貴。”是一種中間商品。
何春梅接著帶她們看了羊絨線,各種樣式的成品毛衣,讓人心底有一個大概印象。
她多年繡娘歷經世事,自是知道如何調動人心,“你們如今吃住在作坊,每個月食宿八十文。”
聽到這里有人驚訝地捂住嘴,還沒開始干活已經背上八十文的債。
不知道長安的物價,但以家鄉對比,八十文也是一筆巨款。但一個人衣食無著沒地方住,八十文夠不夠卻不清楚。
何春梅:“別害怕,我們針織這邊是有底薪的,每個月一百文,至少你們的食宿能賺回來。余下的按件計錢,多做多得。做得好的,一個月四五百文都有。”
有些人以前賣過繡活,自然知道多繡一張手帕能多得幾文錢。
何春梅:“待會嘴巴放甜些,好好學。你們師傅那邊我也會交待的。”
何春梅帶人去隔壁,進門先拍拍手掌,引起大家的注意,“今天來了九個新人,一二三班,各帶三個人。”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