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要給秋收讓路,丁憂亦能奪情,唯獨天時等不得。
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
回到小院聽說平時老在家宅著的柳六郎,已經被柳六娘子打發去城外莊子上,盯著收成。
以往這件事都是柳慎來做,但他去洛陽任職。家里小的小弱的弱,柳六郎不去,難道讓柳恪去,那才叫得不償失。
對絕大部分人而,這段時間最重要的事就是秋收,尤其是田地對生活重要的人家。
林婉婉哪怕在醫館,耳進耳出都是糧食的事,感慨道:“幸好我們沒地。”不然她們幾個也得住到地頭上去。
祝明月:“哪怕有地,我們也不大可能大面積種主糧。”
糧食可以通過其他途徑獲得,有限的土地應該創造更大的效益。
段曉棠亦有切身感受,哪怕在營中封閉訓練,脫離土地大半年,軍士們嘴上最熱門的話題依然是秋收,掛念著家里的收成。
今年勉強風調雨順,所有人都對未來抱有期望。
若是人民子弟兵,段曉棠說不定建議放一部分附近的軍士回家,或者組織一批人下鄉幫助老百姓搶收,軍民魚水情。
但以如今的情況,前者不確定性太高,至于后者,段曉棠都不敢想這時候拉著一批壯漢到地頭,百姓會不會把鋤頭長矛拿出來,以為他們是來搶糧食的。
信任已經不能說單薄,根本沒有。
李開德順嘴問起,“司戈,家中農事怎么安排?”
“我家沒種地。”段曉棠這才想起,自己還有三畝地,換算下來小兩千平,虧大了。
除了家貧的佃戶,普通人家都是有地的,區別只在多少而已。
段曉棠只是訓練刻苦,但吃穿用度不差,一眼就能看出來是富貴錦繡堆里長大的。
這樣的人家,怎么會沒地呢。
李開德:“租給別人了?”
段曉棠:“分了,但沒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