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婉婉一邊強撐著疲憊的肉體下山,一邊腦子運轉分散注意力,估算著趙大夫爺孫兩此行的收獲。清洗、晾干、炮制后能換多少銀錢,至少能抵上一兩貫。
山林無主,算下來全是無本的生意,撿到的都是賺到的,付出的只有一些時間和勞力。
看起來是包賺不賠的生意,但實情并非如此。收獲頗豐,是因為趙大夫對此山熟悉又通藥性。
換做普通農人,說不定山上走一天最后只能空手而歸。
大山是一座寶庫,但并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就好似那幾棵孤零零的杜仲樹一般,砍完了就真沒了。
后丘村的日子只能說一般,離都城三十里并沒有占到多少好處。
林婉婉:“村里平時上山采藥的人多么?”
趙大夫搖搖頭,“很少,不通藥性,采摘后也不知道該如何炮制使用。”
山上有如此多的藥材,證明此地氣候土質適宜藥材生長,若是開辟藥田也是一個致富的法子。
林婉婉:“大可以試試人工種植藥材。”
趙大夫扭頭,“藥材可以種植?”不都是上山采么。
林婉婉:“我家鄉許多藥材都是種出來的,像麥子小麥一般,種在地里。人參靈芝等等都有種植。”
趙大夫多年不務農事,難以想象,“像種麥子一樣種人參?”
一斗麥頂天二十文,一支人參則是天價。
林婉婉:“后丘村的地理氣候,元胡、柴胡、天麻、黃芪等藥材都可以試著種一種。”
這些藥材趙大夫都曾在附近大山中采摘過。
“似山茱萸、杜仲、酸棗等樹木果實樹皮入藥的,也可以種。反正本地居住,幾代人都不會搬離,幾年十幾年時間完全等得起。”
藥材從來是天材地寶,集天地靈氣所生,若是像麥子一般種在土里,彷佛九天仙女下凡塵。趙大夫心有憂慮,“藥性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