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凌晨。
趙煦正在練功房中,練習著顧應劍法。
趙煦劍法密不透風,寒光四溢。
在練功房一角,童貫與李助站在一起,等待著趙煦練劍。
半刻鐘后,趙煦一趟劍法走完,童貫快速上前,送上手巾。
李助緊隨其后,跟在李助后面,微笑著說道,“官家,這套劍法,你已經是爐火純青了。”
趙煦將龍驃和赤霄收好,接過手巾微笑道,“我這劍法也就是假把式。”
擦完汗水,趙煦話鋒一轉,收起臉上的笑容,正色道,“太玄,想必你已經收到了三省下發的擢升文書?”
“嗯——”
李助鄭重的點點頭,嚴肅道,“官家有何要事需要吩咐微臣。”
趙煦坦然道,“朕也不瞞你,朕之所以讓你前往京兆,其一是為了震災。”
“其二,朕要求你在永興軍施行,河湟之政,與李夔一起,將關中土地收歸國有。”
“其三,朕要你以工代賑,將京兆皇城修復,河道重新梳理干凈,好連通南北,讓京兆恢復唐都繁華。”
這一年多,大宋雖然蒸蒸日上,但并不是無災無難,同樣發生了一些災害,比如登州水患,河北旱災等等。
若是在這之前,朝堂官員自然是老方法,撥款,撥糧,震災。
但趙煦有后世的記憶,自然而然的就將以工代賑的方法告知了高太后。
這讓高太后增加了不少威望,同時以工代賑的實施,也讓朝廷節省了大量的開支,現在整個大宋朝堂上都熟悉以工代賑。
因此,趙煦現在說出來,并未引起什么驚訝。
“官家難道是想遷都京兆?”
李助不傻,從趙煦的話語中有了猜測。
童貫也震驚的看向趙煦。
趙煦沒隱瞞,微微頷首道,“你二人都是朕之心腹,朕也不瞞你們,朕確實有遷都的打算。”
“汴梁之地無險可守,雖然繁華,貫通了南北,但卻是太過安逸,也有太多的局限性。”
“最為重要的是,汴梁地處中原,承載了大宋百年國運,周圍州府,甚至是汴梁的土地,都已經成了各大家族的滯留地。”
“所以,大宋要想破而后立,就必須要遷都。”
“京兆大震,洪水突發,正好將京兆以及周邊州府的土地全部打亂。”
“現在是統籌永興軍,將土地收歸國有的最好時機。”
“也是重建京兆的好時機。”
“只要京兆重建完成,周邊河流貫通南北。”
“那朕只要遷都京兆,汴梁就會失去中樞之位,汴梁的所有土地和東西都會迅速被貶值。”
“到時候,朕才有機會從中原打開一道缺口,從而繼續將土地收歸國有,從而輻射整個北方和大宋。”
“官家,臣明白了,臣定會趁著這次機會,將永興軍徹底整合,盡全力恢復昔日唐都的繁榮。”李助仔細斟酌過后,鄭重承諾。
趙煦將這么重要的事情交付給他,是對他的看重,他自然不會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