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個好消息。”趙煦微笑道。
這件事他倒是沒太多驚訝,他即使不相信李助,也相信王珪,有王珪在除非是李助廢材到極致,那么李助肯定能進入上舍。
“那其他事呢?”趙煦繼續問道。
“回官家。”李格非拱手道,“這第二件事,是岳父讓臣告知官家,在京房的兵器認領有專門的定額,而明光甲的存量并不多,在京房能拿出的也就一千五百套,若是還需要明光甲,就需要軍器監制作。”
趙煦聞沉默下來,他很清楚王珪的目的,無外乎是讓他再給李格非一次機會,讓李格非去工部或者軍器監,督造明光甲。
而明光甲是重騎甲,是他專門為天武軍準備的。
因此,這件事只能是自己人去經手,絕對不能讓旁人清楚。
李格非心思忐忑,他在來之前,王珪就和他說過,這是他最后的機會,若是趙煦不答應,他還是盡早出京的好。
趙煦思慮片刻,目光落在李格非身上,嚴肅道,“文叔先生,朕看在王相的面子上,再給你一次機會。”
“多謝官家,臣定當不負圣命。”
李格非心下一喜,趕忙保證。
趙煦壓壓手,繼續囑咐道,“你回去之后告訴蘇軾,讓他收集李之純的把柄,讓舊黨彈劾李之純。”
“另外,讓王相挑人,與舊黨相爭。”
“之后,再舉薦你擔任軍器監。”
“微臣遵旨。”李格非鄭重的點點頭,同時心驚。
趙煦的安排雖然簡單,但卻是讓人琢磨不透,因為之前蘇軾和王珪幾次達成共識,現在朝堂上都有一些人在猜測,蘇軾和王珪是不是早就結成了同盟。
他本以為趙煦不知道,或者是不管。
沒想到,趙煦不是不管,而是這種事對趙煦而太過于簡單,趙煦這一出手,就輕描淡寫的解決了。
畢竟,一個工部尚書的分量足夠。
“對了,你到了軍器監,讓匠人多多研究兵器,改良煉鋼法,誰研究出來,朕重重有賞。”趙煦繼續說道。
他雖然有后世的記憶,但記憶中大多是一些歷史的記載,并沒有什么關于科技上的東西。
因此,他即使知道后世擁有飛機大炮,他也沒辦法制作出來,唯一能依托的就只有這個時代的匠人。
“是,官家。”李格非沒敢怠慢,鄭重應承下來。
若是沒當過趙煦起居郎之前,他定然還會說道趙煦兩句,但當過趙煦起居郎又經過王珪的點撥后,他清楚知道他們這位官家,看著年幼,實則上是位天授之人,權術信手捻來。
他現在需要做的,就是按著趙煦的意思去做即可。
“這家伙還真換了性子。”瞧著李格非果斷答應下來,趙煦挑眉,對李格非的印象改觀了一些。
他不喜李格非,是因為李格非的迂腐。
但李格非其人,還是很有才華,文學造詣不低。
于是,趙煦沉吟片刻后說道,“文叔先生,回去之后將儒家經典放下,多看看法家之書,日后或許能用。”
“官家放心,臣回去就收集法家經典,請岳父指點。”
李格非本來就不傻,被王珪點明了缺陷之后,已經慢慢從迂腐中抽離,現在聽趙煦這么一說,他在短暫的愣神后,很快知道了趙煦的意思,自然也不會放過這次機會。
“好了,文叔先生,可還有其他事?”
趙煦滿意的笑了笑,這李格非一開竅,他算是又多了一位可用之人,因此態度上也好了許多。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