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之中,一處處戰場畫面不斷閃過。
就在朱祁鎮召集兵馬的時候,一個個壞消息不斷傳來。
七月十一,大明大同右參將吳浩領兵在貓兒莊一帶和瓦剌軍隊爆發了一場遭遇戰,明軍慘敗,吳浩戰死。
七月十五,大同總督宋瑛、駙馬都尉井源、總兵官朱冕、左參將都督石亨四員將領各率兵一萬抵達陽和,與瓦剌軍再度爆發激戰。
此戰由于太監郭敬依仗王振心腹的身份隨意插手指揮,導致明軍全軍覆沒,宋瑛、朱冕戰死,石亨單騎奔還逃回大同城內,郭敬躲藏在草叢中得以活命。
七月十七,朱祁鎮領京師二十萬軍隊出征,次日,情報被也先探知。
畫面中,也先高居于大帳之中,滿懷笑意的看著面前的探子。
“這個明朝小皇帝,還真以為他是個人物了,竟然就這么輕率的出征?”
“好,真好啊,我還擔心打不下順天府呢,哈哈哈!”
也先身旁,一位名叫阿剌的將軍皺眉道:
“這情報可靠嗎?太師,之前俺們在情報上可是吃過許多虧啊。”
之前大明對瓦剌、韃靼部的滲透,那是非常系統的。
大明錦衣衛利用各種手段,在瓦剌韃靼之中收買了大量內應,以提供情報。
朱棣每一次出征之前,都非常精準的掌控了瓦剌和韃靼大軍所在的位置,以及阿魯臺、馬哈木等人的兵力情況。
后三次出征,純粹是阿魯臺反應得快,跑得也快,不然必被朱棣抓住。
也先聞,頓時呵呵大笑了起來。
“阿剌,你可知漢人有一句話叫做‘此一時,彼一時也。’”
“來,你看看這個。”
說著,也先將一張寫著密密麻麻字跡的紙張遞給阿剌。
阿剌定睛一看,發現上面竟然極其詳盡的寫著大明大同一帶所有的衛所軍官、將軍姓名,以及他們下轄的部隊數量,甚至連戰斗力都有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