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進了松林鎮的街區,兩旁一排排商鋪整齊林立,清一色的烏梁灰瓦,屋檐下都掛著兩個大紅燈籠,一看便覺得紅紅火火。雖然街上行人擠,依然有挑著擔子叫賣的貨郎,但大多是依著規矩整齊在兩邊擺攤的小販,小販再后才是烏梁灰瓦的商鋪,說是商鋪,也就像農家小院,只不過前頭堂廳拿出來做店面,后院才是吃飯睡覺的地兒。
蘇婉看著街區人聲嘈雜,卻并無雜亂,一副欣欣繁榮之象,實在顛覆她對這個時代的印象,分明是如此真實存在的世界,來來往往也俱是有血有肉之人,她如他們一樣,要生活,吃食住行,也會生老病死——她如何能將自己游離著世界之外?
“三嫂,你發什么呆呢?”
蘇婉回神,搖頭道:“我只是有些奇怪,這鎮上怎么跟縣里差不多,看著繁忙卻并無給人雜亂之感。”
“原來你在想這個啊。”宋小妹笑道,“并不奇怪,三哥說是因為咱們鎮靠近城里的關系,縣老爺有時候也下鄉視察呢,可得好好管理,但是離城里沒我們近的鎮上,就遠不如我們這兒了,早些年我在大姐夫那邊的楊林鎮趕集可一點都不好玩。”
“大姐?”
“三嫂你不會不記得我大姐了吧?”宋小妹狐疑的看著她,“你跟三哥成親的時候她回來了,還帶二郎在家里住了一晚才走。”
“我記得,二郎性格有點……”蘇婉故意頓了頓,宋小妹果然接過話道,“二郎是因為早產,身體弱,我姐把他當女孩養,也不讓他跟村里孩子玩,性子才這么認生,不過他很乖的!”
蘇婉點點頭,又問:“大姐出嫁多少年了?”
“記得是我七歲的時候,應該有八年了吧。”
“我那次光注意二郎了,沒太看大姐,怕是有點記不清她的相貌……”
“這不打緊,我大姐嫁得遠,從他們村來這里要走上一個下午,姐夫家又沒牛車,只到過年我大哥二哥才會趕了車去接。”
“他們早上過去,要晚上才能把人接回來罷?”
宋小妹心有戚戚的點頭:“可不是,到家都天黑了。”
蘇婉要對古代的交通工具絕望了,親戚間串個門,比出個國還要麻煩,宋子恒還是要進京趕考的人,這兒是江南……蘇婉簡直不敢想。
宋大姐的話題聊到這兒,蘇婉見前頭一個酒鋪子,忽然停下腳,轉頭問宋小妹:“那就是劉大娘兒子開的鋪子吧?”
“三嫂怎么知道?”
“寫著宋記酒鋪呢。”蘇婉指了指那牌匾,又道,“再者那字看著熟悉,約莫是相公寫的吧?”
“正是。”宋小妹一臉自豪,“三哥字寫得好,村里有事兒都找她,劉大娘說外邊請人題字要不少錢,還不如三哥的好看,三哥說不收自家人的錢,劉大娘她兒子非送了好幾壇子酒,可惜我爹和哥幾個都不喝,都被大舅娘和小舅娘一點點給搬回他們家了。”
蘇婉打量了酒鋪里面幾眼,倒沒見什么人進去,但能開起鋪子,應該是掙錢的,便問道:“那這鋪子是租的還是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