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此景,沈鳳書也只能苦笑,他不是劍修,無法像丁劍一般,凝練出驚天的劍氣刺破蒼穹,只是靠著七寶玲瓏飛劍本身的劍意來釋放,結果現在卻被自己弄出來的金蓮給遮蔽了。
隨著金蓮的越來越凝實,這朵金蓮沈鳳書怎么看怎么覺得眼熟,這分明就是佛陀菩薩坐下的蓮花座啊!
等到第一個佛門弟子趕到的時候,已經完全感覺不到劍意,只看到蓮花座托著一座七級浮屠,無論是蓮花座還是浮屠,全都開始隱隱散發出金身的氣息。這哪里是什么挑釁的劍修,分明就是一位佛門大德啊!
“在下沈鳳書。”沈鳳書的聲音從塔頂傳來,十分清晰:“如果這位師父還未和在下結清因果,還請加持一遍塔頂佛珠。”
沈鳳書的名字在佛門可以說是響當當,稍有修為的人就沒有不知道的。《心經》的作者,只要是個佛門弟子就和沈鳳書有因果,不管來人是誰,先加持一遍一塵珠結清因果再說。
大家之間就是再如何的看不慣對方的修行方式,也不會否認這一樁的因果。心經讓所有佛門弟子都收益,這是不爭的事實。
能進來的,也都是修為有成的,是為爭自己的法統的,可不是來賴賬的。
趕過來的這個大和尚二話不說,結跏趺坐,調動全身佛力,沖著一塵珠就來了一句大明咒。
不能不說,大和尚太實誠了,這一次的加持,沒有半點的保留,直接將全身的修為都動用,結結實實的加持了一次。
加持之后,大和尚立刻閉目行功,開始恢復,哪怕全身上下沒有絲毫的佛力,沈鳳書只要隨便動動手就能將他殺傷,他也沒有一點的防備,就那么大大剌剌的跏趺坐行功。
不一會,就來了第二個,第三個一直到幾百個。這些前來的大和尚,知道原委之后,全都沒二話,結結實實的加持,然后坦然的恢復,就沒有一個遮遮掩掩或者偷偷留后路的。
只能說,即便是有了魔障的高僧,在待人接物上,依舊還是高僧風范,并沒有因此而變成邪魔,行事依舊還是堂堂正正。大家爭的是法統,爭的是正宗,光明正大,沒有誰會用那種魑魅魍魎的手段。
這一點,讓沈鳳書不得不佩服。佩服之余,就是深深的惋惜。這些人,太可惜了啊!
只是,這里的每一位高僧,主意個頂個的都比沈鳳書要正,沈鳳書想要勸說恐怕都不得法,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悲劇發生。
可眼前的這些佛門弟子臉上,卻看不到什么后悔惋惜,只有以身殉佛的堅毅。
罷了!連他們自家宗門的長輩都沒辦法,沈鳳書一個外人,何必要為難自己呢?
因為之前的劍氣吸引,數千里方圓的佛門弟子全都趕了過來,有先有后,后來的都不用沈鳳書多說什么,聽旁人說了塔上的人是沈鳳書,要償清因果,全都主動自覺的加持,沒有人偷奸耍滑。
這也導致大家并不是所有人都是最佳狀態,如此情形之下,誰也不愿意趁人之危做出小人行徑,索性就在這片區域各自找地方跏趺修行,靜等所有人加持結束。
反正這里因為沈鳳書和一塵的緣故,佛門愿力簡直濃郁的快要凝結起來,一個佛門蓮花寶座正在緩緩成型,連帶劍塔的劍意都被佛門愿力包裹幾乎消融,這樣的奇景,即便在外面佛門大寺都少見,何不借此修行呢?
就算是辯經,也是自家實力越強,勝算越大吧?
足足等了一天一夜,被吸引過來的數千佛門弟子才算是全部加持完畢,償清了因果,各自養足了精神,靜靜的等待,就等著爆發的那一剎那。
七寶玲瓏塔下的蓮花座,也越發的凝實,隱隱散發著淡淡的香氣,不時還會激起偏偏細碎的金蓮虛影,引人入勝。
“原來如此!”猛然間有人打破了寂靜,卻是一位大和尚忽的面露微笑,心中歡喜,大叫一聲,起身就走。
卻是大和尚不知道因為什么想通了什么糾結,只看他離開的樣子,就知道他是一朝開悟,心中自在,放下了爭執。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開悟,反倒是那個大和尚這一聲,掀開了“辯經”的序幕。
“在下沈鳳書。”眼看就要起爭端,沈鳳書的聲音溫和的傳遍了各處:“多謝各位大師為我加持!”
“阿彌陀佛!”打歸打,該有的禮數還是要講的,在場大和尚齊齊一聲佛號。
“此行魯莽,引諸位師父前來,我愿代一塵辯經。”沈鳳書干脆利落的表明了自己的態度和立場,就是替一塵站臺的。
“在下不才,只習得一門《心經》。”沈鳳書的聲音在眾人耳邊清晰的響起:“可有哪位師父,愿和在下一辯?”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