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了?”
趙牧走到一旁坐下,示意李承乾也坐,然后接著道:“殿下,一根藤蔓你看看不到頭了,就覺得路斷了?為啥不低頭看看,這藤蔓是從哪塊土里長出來的?”
“殿下也不想想,那個船工為啥被殺?”
“肯定是他看到了什么不該看的,或者聽到了什么不該聽的。”
“你們老盯著上面那些老爺們怎么動,怎么算計。”
“有沒有想過,那些真正干活,還有碼頭上跑腿搬東西的人,他們看到的東西其實很多時候可比什么賬本都有用?”
李承乾一怔。
趙牧卻繼續道:“上頭的人打個眼色,說句暗語,底下人可能聽不懂,但他們看得見誰來搬東西,東西沉不沉,往哪兒搬,搬的時候誰在旁邊盯著,搬完了又去了哪兒……這些零零碎碎的東西,拼起來,不就是張圖嗎?”
說著,趙牧放下手中水杯,看著李承乾道:“讓你的人,別老穿著官靴戴著官帽去問話。換上粗布衣裳,揣幾文銅錢,去碼頭那些茶攤,酒館,還有那些力夫們歇腳的地方。”
“去聽聽他們扯閑篇,發牢騷,吹牛皮。”
“很多時候這真相啊,就藏在那些沒人當回事的唾沫星子里。”
李承乾眼中的焦躁漸漸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明悟。
是啊,他一直將調查重心放在盧柏,鄭倫這些上層人物身上,卻忽略了最底層的執行者可能帶來的消息!
“我明白了!”
他豁然起身,
“多謝趙兄指點!我這就去安排!”
回到東宮,李承乾立刻調整策略,從百騎司和東宮侍衛中挑選了一批機靈,擅長與人打交道,熟悉市井生活的精干人員,換上便服,配發少量活動經費,讓他們以各種身份混入碼頭區,從最基層的船工,力夫,小販,更夫口中,不著痕跡地打探消息。
一張無形的網,撒向了渭河碼頭喧囂而混亂的底層世界。
這一次,他們尋找的不是大魚,而是那些可能被忽略的,卻承載著真相的細小沙礫。
渭河碼頭從來就不是個安靜地方。
號子聲,船槳聲,貨物裝卸的碰撞聲,商販的吆喝聲,力夫粗魯的笑罵聲……各種聲音如同永不停歇的潮汐,日夜沖刷著這片彌漫著河水腥氣,汗味和貨物塵埃的土地。
連日來,這片喧囂之地混進了幾個看似尋常的新面孔,他們像水滴融入大海,努力模仿著周圍的節奏,卻帶著截然不同的目的。
一個推著獨輪車,車上放著些時鮮瓜果的“小販”,操著略顯生硬的外地口音,生意做得馬馬虎虎,常常找錯錢,稱不準斤兩,卻總喜歡把車停在力夫歇腳的茶攤旁,豎起耳朵聽他們天南海北地胡侃,偶爾插幾句嘴,問些關于碼頭活計,工錢,哪個船隊大方的閑話。
一個穿著半舊短打,臉上抹了些灰,看起來像是來碰運氣找活干的“短工”,整日蹲在碼頭石階上或貨堆旁,眼神帶著恰到好處的迷茫和期盼,有一搭沒一搭地和旁邊等活的老船工,年輕力夫閑聊,抱怨著活難找,錢難賺,家里幾口人等著米下鍋。
還有一個提著籃子賣炊餅的“老漢”,背佝僂著,眼神似乎不太好使,收錢找零慢吞吞的,常常要湊到眼前才看得清銅錢上的字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