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一邊說,一邊仔細觀察趙牧的反應,想知道他對南方局勢了解多少。
趙牧靜靜聽著,手指在棋盤上的敲擊節奏微微變化,片刻后,方才緩緩開口,聲音平穩而清晰:“秦老哥所慮,確是實情。”
“蠻荒之地,民風彪悍,利益盤根錯節,不能單靠朝廷一紙政令或單純用銀錢開道。”
“需得轉換思路,因地制宜。”
“與其強力推行,引發抵觸,不如巧妙引導,利誘之。”
“與其想著獨家壟斷吃獨食,不如開放合作,共享其利。”
李世民眼睛一亮,身體不自覺前傾:“小友有何高見?”
“老夫洗耳恭聽!”
他知道,重點來了。
“高見談不上,只是些基于人情世故的淺見。”趙牧語氣依舊平淡,卻開始拋出一條條重磅策略,“先是利益捆綁,化敵為友,期間不要試圖去征服所有地方勢力。”
“仔細遴選當地真正有實力,有威望,說話管用的豪強大族或部落首領,許其以干股,邀請他們入股棉田,共擔風險共享利潤。”
“而且一定要讓他們明白,種棉花不是朝廷要來搶他們的地,奪他們的利!”
“而是帶著他們一起發財,是為他們開辟一條新的,更富裕的活路!”
“一旦有了切身利益,他們自然會從最大的阻力轉變為最得力的護棉人,甚至會主動去平息地方上的小麻煩。”
“其次便是直接技術輸出,授人以漁!”
“派遣中原熟練的農事工匠和紡織工匠南下,他們的任務不僅僅是去指導種地,更要無私地傳授先進的紡織技藝。”
“可在當地合適的位置,由商會出資或合資設立紡織工坊,優先雇傭俚人,僚人,教他們技藝,讓他們不僅能從種植棉花中獲利,還能從紡織加工中獲得穩定的工錢,成為工匠。”
“一旦在當地形成了從種植到紡織的完整產業鏈,利益攸關者眾,根基自然穩固,外人想破壞也難。”
“到最后,便是規范秩序,樹立權威。”
“待初步打開局面后,可由秦老哥你這等有實力,有信譽,且與朝廷關系密切的大皇商出面,聯合幾家率先合作,表現良好的南方大族,牽頭組建嶺南棉業商會。”
“制定統一的棉花收購等級標準,公平的價格協議,建立對外的銷售渠道,避免內部惡性競爭,一致對外。”
“如此,既可保障廣大零散棉農的利益,避免被盤剝,又能逐步掌控棉花產業的源頭和出口渠道,形成可持續的良性循環。”
“這商會,將來便是你在嶺南乃至整個南方棉業說一不二的底氣。”
李世民聽得目光越來越亮,心中巨震,手中的茶盞忘了端起。
這哪里是“淺見”,這分明是一套極其高明,深諳人性。
而且竟然是將地方治理與經濟控制相結合的組合拳!
不僅精準地解決了推廣中可能遇到的所有核心難題,更是將潛在的風險和阻力巧妙轉化為助力和屏障,其深遠影響遠超棉花種植本身!
這眼光,這謀略,簡直是為帝王設計的治國之策!
“妙!”
“小友真乃神人也!”
李世民忍不住擊節贊嘆,激動之情溢于表,幾乎忘了掩飾,“此三策若成,何愁嶺南棉業不興,何愁我大唐天下百姓無衣御寒?”
“此乃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之偉業!”
“朕.....真讓老夫大開眼界……”
“老夫幾日可真是茅塞頓開!”此刻的李世民仿佛已經看到潔白棉花開遍嶺南,看到秩序井然的商會,看到國庫日益充盈的景象。
激動過后,他眼珠一轉,又故意擺出一副愁苦面容,演技精湛:
“計策雖妙,奈何……”
“奈何老夫此番為了支持太子新政,已是傾囊相助,囊中羞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