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剛熬過料峭春寒,柳條還沒抽齊新芽。
但隨著科舉改革之后的第一場縣試越來越臨近....
可幾大世家的宅邸深處,卻已醞釀著另一股更刺骨的寒意。
崇仁坊崔府,書房檀香裊裊,氣氛凝重得能擰出水來。
崔敦禮端坐紫檀太師椅,指節無意識地敲擊著光滑的桌面,發出單調的篤篤聲。
他面前站著嫡子崔知溫,以及幾位心腹幕僚。
”父親,我們找的人已經全部遴選妥當。”崔知溫的聲音壓得極低,帶著一種精心策劃后的陰冷道,”京畿道,河南道都篩遍了,找的都是那種讀過幾年書,肚子里有點墨水,但底子不干凈,德行有虧的貨色。”
說著,他將一份薄薄的卷宗呈上。
崔敦禮面無表情地接過,目光掃過。
只見上面清楚地記載著一些即將要參加科考縣試的學子詳細情況。
王玄,京兆府落魄戶,其父是個老學究,后因兒子王玄好賭敗光家產而郁郁而終。
周正昌,洛陽破落戶,祖上做過小吏,家道中落后流落長安。
能說會道,精通市井律令,專幫人寫狀子打些擦邊官司,敲詐勒索,搬弄是非是拿手好戲,坊間稱”刀筆手”,可謂是聲名狼藉。
劉茂,太原劉氏遠支旁系,其祖父因品行不端被逐出家族。
本人有些歪才,在長安縣學讀書,算學不錯,但心胸狹隘,睚眥必報,但因嫉妒同窗,污蔑對方抄襲致其除名。
不止這些,還有零零總總幾十個學子,全都記錄在冊,而且都是些讀過書,后因前途無望自暴自棄,甚至喪心病狂的敗類.....
”嗯。”崔敦禮微不可查地點了下頭。
”人找的不錯。”
”這些人,要按以往的舉薦制,可以說前途早就絕了,自身污點就是釘在身上的刺。”
”現在給他們一個看似洗白的機會,他們必如餓狗撲食。”
”重要的是,他們能答卷,”非是目不識丁的蠢貨。”
他放下卷宗,眼神銳利如鷹。
”身份呢?”
”父親放心。”
崔知溫眼中閃過一絲得意。
”都已安排妥當。”
”按太子推行的新科舉章程,如今這王玄,周正昌等人本就是長安戶籍,按照東宮改制的科舉,都有應試資格。”
”而他們曾在京兆府,萬年縣那些不甚緊要的陳年舊案底,該抹平的已經抹平,該安撫的鄰里也已打點妥當。”
”只需他們頂著原本的身份出場便是。”
”花些銀子讓相關人等閉嘴或改口,應付那只看身份路引的老規矩綽綽有余。”
”這個劉茂,本就是劉氏旁支,名正順。”
”而且,為了他們能過了縣試.....”
”我等已召集族中告老的精明胥吏和老塾師,針對東宮的科舉規矩,特別研習過.....”
”只求中規中矩,穩妥上榜,絕不張揚出頭。”
”一旦他們混入童生之列,便是埋下了毒瘤。”
”待到府試之后,他們過往劣跡引爆之時。”
“便是天下人看清這新政不過是泥沙俱下,良莠不齊之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