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周瞬間明了:“殿下是想...放長線?”
“不錯!”
李承乾冷笑。
“明日便是國子監新政問對之期。”
“待到鄭仁泰出了府邸,再秘密將那掌柜與鄭福一干人等秘密押走,并問出一切!”
“孤要在那煌煌學府,眾目睽睽之下,讓這骯臟勾當,無所遁形!”
“讓天下人看看,是誰在背后攪弄風云,污蔑儲君,阻撓為國取才之大計!”
“鄭仁泰...孤倒要看看這衣冠禽獸,到時該如何狡辯!”
他仿佛已經看到,明日在國子監明倫堂,當鐵證甩在鄭仁泰乃至其背后之人臉上時,會是何等精彩的場面!
這不僅僅是洗刷污名,更是對新科舉,對東宮權威最有力的正名!
“趙兄......且看明日一戰了!”李承乾心中默念,對那位隱于市井的先生,充滿了感激與敬畏。
先生料定對方會出此下策,更早早布下了反制之局。
這盤棋,先生執子,便已然勝券在握。
第三日,清晨。
國子監,莊嚴肅穆。
明倫堂前的大廣場,早已是人頭攢動,水泄不通。
國子監的各級生員,在京各學館的學子,甚至許多聞訊而來的士紳百姓,將這里圍得里三層外三層。
寒門學子與世家子弟涇渭分明地站在兩側,空氣中彌漫著無聲的對峙與期待。
祭酒孔穎達,須發皆白,面容清癯,身著莊重的祭酒袍服,端坐于堂前主位。
他身旁是幾位受邀而來的宿儒名士,包括對新政持審慎態度的幾位老臣。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堂前那條通往明倫堂的甬道。
辰時三刻。
“太子殿下駕到......!”
隨著內侍一聲高亢的唱喏,全場瞬間安靜下來。
李承乾身著儲君常服,面容沉靜,步履從容,在長孫無忌,馬周等東宮屬臣的簇擁下,穿過自動分開的人群甬道,走向明倫堂。
他目不斜視,身上自有一股凜然不可侵犯的威儀,與前日程處默大鬧平康坊時傳中惱羞成怒的形象判若兩人。
無數道目光落在他身上,有期待,有審視,有擔憂。。。。
更有隱藏的敵意。
待眾人行過禮,李承乾走到孔穎達面前,恭敬行禮:“學生李承乾,見過孔師,見過諸位先生。”
執的是弟子禮,給足了國子監和這些宿儒面子。
畢竟他這新科舉之道,雖考的是務實之技,但披的還是儒家君子六藝的皮呢,因此面子上還是要給足的。
果然,見太子殿下姿態放得如此低,
孔穎達微微頷首,眼中滿是贊許道:“太子殿下請坐,今日問對,意在明辨是非,暢所欲。”
“殿下既為新政主持者,當有海納百川之胸襟,解學子之惑,釋天下之疑。”
“學生謹遵孔師教誨。”
李承乾坦然落座于孔穎達下首。
問對正式開始。
起初的提問還算溫和,圍繞新政的新六藝具體如何考核,地方見習如何安排,秀才舉人的待遇等細節。
李承乾早有準備,對答如流,條理清晰,務實中肯,展現了遠超年齡的沉穩與對政務的熟稔,讓不少原本心存疑慮的學子和宿儒暗暗點頭。
然而,當一位出身弘文館,明顯帶著世家背景的生員起身提問時,氣氛陡然變得尖銳起來:
“學生敢問太子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