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李承乾鄭重一禮,拜道:“兒臣請奏,廢除朝廷官員舉薦制度!”
嘶......
大多數不知情的官員聽到這話,紛紛倒吸一口涼氣!
甚至很多人都感到莫名其妙,在想這太子剛剛不是說要解決這些空缺職位的人選問題嘛?
可怎么一張口,卻是要廢了已經這近千年之久的舉薦制?
好家伙,還能這么玩兒的嗎?
若不是太子近些日子來有些太過殺伐果斷。
恐怕沒一會兒就會被百官彈劾的唾沫給淹沒了!
其實,此時滿殿大臣除了那些事先知情的之外,剩下的人幾乎全都有些腦子發懵了。
也就是這個時候,李承乾乘著這些人還未反應過來,語速極快卻又極為清晰的繼續說道:“父皇,這舉薦舊制,講求以門第為先,寒俊難進,致使賢良埋沒草野,庸碌盤踞廟堂。”
“此非社稷之福!”
“因此兒臣斗膽奏請父皇。”
“于當此萬象更新之際,革新取士之道。”
“廣開科舉之門,分科取士,不論門第,唯才是舉!”
“使天下英才,無論出身寒微抑或世家高門!”
“皆可憑胸中所學,報效朝廷,共襄盛世!”
“革新取士之道”幾字落下,如同巨石投入看似平靜的湖面。
短暫的死寂后,暗流洶涌。
那些個腦子還有些發懵的官員,終于反應過來了!
好嘛.....怪不得太子殿下近些日子好像不那么特意針對世家了!
原來不是妥協了,而是要徹底撅了他們這些世家的根基啊!
簡直是可忍,孰不可忍!
“太子殿下!”一個清癯的身影立刻出列,正是御史臺一位姓鄭的御史,他須發花白,一臉憂國憂民,“科舉取士,前朝便已有之,然行之有年,弊端叢生!”
“所取多為尋章摘句,空談性理之輩,于國于民,何益之有?且驟然廣開,泥沙俱下,若使無行小人借此幸進,豈不亂了朝廷法度,寒了天下士林之心?”
“臣以為,取士之道,貴精不貴多,舊制雖有微瑕,然根基深厚,重德尚品,方為正途!”
“請陛下,太子殿下三思!”
“鄭御史此差矣!”吏部一位侍郎隨即跟上,他語速很快,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急切,“舊制舉薦,察舉者與被察舉者,往往鄉黨故舊,盤根錯節!所舉非賢,乃私也!科舉以文取士,白紙黑字,眾目睽睽,最是公平!縱然所取或有書癡,然十中得一真才,亦是朝廷之幸!總好過被某些…”他目光似有若無地掃過幾個面色不太好看的世家背景官員,“…門戶私計,堵塞賢路!”
這吏部,如今可是長孫無忌的地盤了。
那就說也是東宮太子的勢力范圍之內。
況且科舉取士,得利最大的部門,也是吏部......
畢竟以往的官員,大多都是舉薦入朝,跟吏部沒多大關系。
可一旦科舉,那可就不同了!
手握國朝掄才大典,選官之權!
那吏部權勢,將是六部第一啊!
種種原因相加之下,這吏部自然第一個跳出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