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遼沒有直接帶領大軍過去看熱鬧,只是派出斥候時刻關注雙方戰斗的走向。
其實到了這個時候,不管是哥特人還是三名羅馬帝國貴族,都發現張遼的軍隊就在附近了,但他們都沒有慌,因為張遼沒有主動進攻,這就給了他們一種張遼在考驗他們的錯覺。
哥特人覺得他們的所作所為已經讓張遼看到了他們的誠意,但距離大陸王朝給他們一線生機還差了一些,所以他們要繼續努力,爭取把三名羅馬帝國貴族徹底擊敗,將他們三個人的腦袋送給張遼,這樣才算是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不知道為什么,呂蒙明明沒有跟他們說什么,但哥特人兩名首領卻偏偏生出了這樣的想法。
而三名羅馬帝國貴族不同,他們是明確接到了呂蒙的暗示之后才肯動手的。
相比較起來,哥特人就像是剛剛步入社會的清澈大學生,單純天真,很容易就被騙了;
三名羅馬帝國貴族則是那種在社會上摸爬滾打了一段時間的老油條,只有在看到利益的時候才會動手,但難免也有被利益迷了雙眼,最別人利用的時候。
而呂蒙就是徹頭徹尾的渣男,玩弄他人感情,不僅不以為恥,反而以此為榮。
但也正是因為呂蒙這番操作,才能讓這次的戰斗進行得這么順利。
張遼帶兵在附近觀戰,哥特人和三名羅馬帝國貴族打得不可開交,但都沒有后退的意思。
就這么連續打了三天,雙方都有不小的損失。
尤其是哥特人這邊,他們的騎兵身上之后普通的皮甲,防護能力幾乎等于零,一旦遭遇弓箭攻擊,頓時就會死傷慘重。
反觀三名羅馬帝國貴族那邊,雖然有三萬步兵,機動能力差了不少,但這些步兵組成軍陣之后,前排士兵身上還是有幾片金屬盔甲的,所以戰斗越是持久,這些步兵的優勢反而就越明顯。
除非哥特人騎兵愿意拼著性命去沖擊步兵陣型,強行將步兵陣型撕開,否則繼續打下去,哥特人確實占不到什么便宜。
這也不得不說哥特人在軍事指揮方面,確實是差點意思。
要是換成陸川來指揮這樣的戰斗,在戰斗一開始就會強行沖擊步兵陣型,先亂了對方的陣腳,然后才能繼續打下去。
所以三名羅馬帝國帝國心里已經沒有那么緊張了,他們覺得繼續打下去,勝利肯定是他們的。
就算他們不能追擊哥特人騎兵,但卻能攔住后面那些還沒有來及遷移的哥特人,也算是立下了大功。
再說了,張遼帶著騎兵在旁邊虎視眈眈,一旦哥特人戰敗,張遼肯定會領兵追擊,擴大戰果,所以他要做的就是不斷消耗哥特人的力量,給張遼制造一個追擊的機會。
但實際上張遼對他們雙方的戰斗根本就沒什么興趣。
這種級別的戰斗,而且打得還這么爛,根本就不能讓張遼提起精神。
也就哥特人這邊慢慢陷入了劣勢,張遼才示意呂蒙行動起來。
相比較起來,他更希望三名羅馬帝國貴族敗在這里。
哥特人這種游牧民族還是比較好對付的,而且也沒什么政治敏感度,最主要的是他知道陸川早就對那三名貴族心存殺意了,如果讓三名貴族勝出,他還得派人把三名貴族除掉,有點自損名聲的意思。
呂蒙也知道張遼的心思,所以在看到哥特人陷入劣勢的時候,他當即做出了決定,等下次哥特人和羅馬帝國三名貴族打起來的時候,就派一隊騎兵偷襲羅馬帝國貴族的步兵軍陣,徹底將他們的陣型撕碎。
要是這樣哥特人還是不能將三名貴族擊敗,那他就真的沒辦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