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對方愿意投降,那么一切都好說,張遼可以代表大陸王朝接受他們的投降;
但如果對方還要負隅頑抗到底,那就動手吧。
斯拉夫人本就沒什么特點,要是還不識時務,那就讓他們徹底消失在歷史長河中好了。
黃忠和呂蒙帶著兩萬騎兵來到斯拉夫人部落,不過卻沒有著急進攻,而是先派人將斯拉夫人首領的尸體送了回去。
既然要招降,那肯定要先給他們一些尊重,所以黃忠表示斯拉夫人首領戰斗到了最后一刻,是一個值得尊敬的對手,但大陸王朝國力強盛,疆域遼闊,不管斯拉夫人如何拼命,都不可能是大陸王朝的對手,所以他們最好還是看清楚形勢,不要再做無謂的犧牲了。
斯拉夫人看到他們首領的尸體,想到之前一場戰斗就讓他們損失了上萬名戰士,心里很是悲傷,想要反抗卻又無可奈何。
他們聯合薩爾馬提亞人和哥特人一起聯手,集結了十三萬騎兵竟然都不是大陸王朝四萬騎兵的對手,如今單獨依靠他們斯拉夫人,就更不可能是大陸王朝的對手了,所以反抗下去就是死路一條。
可讓他們就此投降,他們心里還是有些不愿意。
能夠保持獨立,誰愿意成為別人的附庸?
哪怕大陸王朝強盛無比,那也不如保持獨立,自由自在的好。
好在黃忠沒有逼著他們表態,而是給了他們一天時間考慮。
一天之后,如果斯拉夫人還是沒有給黃忠一個明確的答復,那黃忠就當他們不肯投降,會直接動手,帶領兩萬騎兵將斯拉夫人部落夷為平地。
機會已經給他們了,能不能抓住就看他們的表現了。
這一下壓力就來到了斯拉夫人這里。
他們和薩爾瑪提亞人一樣分成了兩派,一派認為他們應該反抗到底,絕對不能屈服,哪怕付出生命的代價也在所不惜;另一派則認為這是一個機會,因為大陸王朝太強盛了,只要他們抓住這次機會加入大陸王朝,必然能夠快速發展起來,再也不用過那種朝不保夕的日子了。
為了斯拉夫人的未來,也為了保全他們的性命,他們認為他們應該盡快投降,不能有其他什么亂七八糟的想法。
兩派人爭執不休,誰都無法說服對方,最后鬧得不歡而散。
但是到了第二天,兩派人又湊到了一起,因為他們今天必須要商量出來一個結果,否則他們斯拉夫人就要被滅族了。
和薩爾瑪提亞人不太一樣,斯拉夫人內部兩派并沒有發生激烈的爭斗,而是在經過一番激烈爭論之后,不愿意投降的人帶著他們派系的人離開了。
他們不愿意投降,也不忍心看著族人因為他們的原因死在這里,所以他們只能離開。
主戰派離開之后,剩下的就是投降派和中立派了。
所謂的中立派其實并不是中立,而是內心怯懦,想要保全性命,但是又拉不下臉投降的人。
如今投降派占據了主動,這些中立派也就不需要離開了。
所以不等黃忠給他們的最后時限,斯拉夫人就主動出來投降了。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