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川看了一遍張遼送回來的戰報,對此很是滿意。
張遼果然沒有讓他失望。
雖然這一次的張遼不會再現八百破十萬的輝煌戰績,但在東歐縱橫無敵,擊敗東歐和北歐的游牧民族還是很輕松的。
原本陸川還想御駕親征的,結果看到張遼這么簡單就擊敗了薩爾馬提亞人的三萬騎兵,頓時就沒了興趣。
御駕親征的前提是要有一個旗鼓相當的對手。
當初陸川御駕親征羅馬帝國,就是把羅馬帝國當成了一個強大的對手來看待。
雖然最終羅馬帝國的表現也不怎么樣,但也絕對遠遠勝過薩爾馬提亞人,所以還是值得陸川御駕親征一次的。
但如今的薩爾馬提亞人真的太拉胯了,陸川根本就提不起任何興趣。
所以陸川給張遼做出批復,既然東歐那些游牧民族不老實,那就趁著這個機會將他們徹底滅掉好了。
當初陸川擊敗羅馬帝國的時候就想過要不要把東歐和北歐的游牧民族一起打掉,后來還是因為羅馬帝國局勢不穩,暫時擱置了,如今既然已經動手了,那就沒有停下來的理由。
又考慮到羅馬帝國的移民計劃還在進行,占用了相當一部分兵力,而且張遼還要負責維持羅馬帝國的穩定,能夠動用的兵力必然不多。
而對付游牧民族,想要給他們造成重創,就必須要有足夠多的騎兵才行,所以陸川下令讓黃忠和陸越各自領一萬騎兵前往羅馬帝國支援。
張遼那邊應該能分出來兩萬騎兵,加上黃忠和陸越的兩萬騎兵,合計四萬騎兵,用來對付東歐和北歐的游牧民族絕對是足夠了。
至于黃忠到了那邊,他和張遼誰為主的問題,陸川也考慮過了。
陸川的意思是以張遼為主,一方面張遼是羅馬帝國的軍部部長,對羅馬帝國的情況,對東歐和北歐的情況更加了解;另一方面是張遼除了個人勇武方面,其他方面應該是完勝黃忠的,所以把指揮權交給張遼就是非常正確的選擇。
至于陸越,他的資歷還是差了一些,根本沒有他和黃忠或者張遼爭奪主將的資格。
除了他們兩個,陸川還特意下了一道命令,讓呂蒙也加入進去。
兩年前陸川勸說呂蒙要多讀書,現在剛好可以檢驗一下呂蒙的實力究竟如何了。
兩年時間,如果呂蒙真的按照陸川的要求抽空看書,仔細研讀,應該會有很大的收獲,如今在這次對付東歐和北歐游牧民族的時候絕對會有一個亮眼的表現,這也是陸川給了呂蒙一個證明自己的機會。
當然,如果呂蒙在這次戰斗中表現不好,甚至是非常拉胯,那他這個軍部副部長就算是做到頭了。
陸川破格將他提拔起來,給了他兩年時間發育,還給他這樣一個表現的機會,讓他去打東歐和北歐的游牧民族,完全就是開啟了簡單模式,如果這樣都不能交出一份讓所有人都滿意的答卷,那就真不能怪陸川不給他留面子了。
黃忠和陸越接到命令之后當即整頓兵馬出發,不過等他們趕到羅馬帝國,和張遼會合的時候,已經是一個半月之后了。
張遼命人用快馬將戰報送到陸川這里就消耗了半個月的時間,再加上黃忠和陸越趕路的時間,剛好兩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