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陸川看不起羅馬帝國貴族,而是他對黃忠、陸越還有于禁有絕對的信心。
羅馬帝國雖然強大,但和大陸王朝之間還是存在了極大的差距,所以就算對方出動了十幾萬大軍,陸川依舊沒有把對方放在心上。
不過就是十幾萬大軍而已,這些貴族的軍隊再厲害,難道還能比塞維魯的精銳軍隊強嗎?
陸越帶領一萬雅隆騎兵就能正面擊敗塞維魯的十萬大軍,如今再加上黃忠和于禁,別說十幾萬大軍,就算是這些貴族集結了三十萬大軍,陸川的眼睛都不會眨一下。
在戰場上,很多時候并不是軍隊的數量越多越好,而是要恰到好處才行。
尤其是這種十幾名貴族組成的聯軍,相互之間配合必然是大問題,一旦某個貴族的軍隊出現問題,肯定會影響到其他軍隊,甚至是牽一發而動全身,影響到整個戰場的形勢變化。
陸川也不是完全反對軍隊數量多,但軍隊數量多的前提是要有一個足夠優秀的將領,知道在戰場上應該如何只會隊規模軍團作戰,而且軍隊不能有明顯的短板,否則一旦被敵人抓住短板,很可能就能以點破面,輕易破局。
就羅馬帝國這十幾名貴族而,他們肯定不具備只會大規模軍團作戰的能力,他們的軍隊也不可能全都是精銳,肯定存在了很多問題。
在這樣的情況下,黃忠和陸越負責沖鋒,于禁負責穩住陣型,應該很快就能找到敵人的弱點,進而將敵人擊潰。
所以陸川對這次戰斗完全沒什么興趣,甚至都懶得動用火炮,而是讓黃忠、陸越還有于禁自由發揮,就當時給他們刷功勞了。
要是陸川親自指揮,又是火炮又是擲彈筒的,那黃忠、陸越還有于禁就沒有機會撈到功勞了。
從這一點來看,陸川還是很體恤下屬的。
所以當羅馬帝國十幾名貴族帶領十幾萬大軍來到君士坦丁堡城外的時候,看到的就是黃忠、陸越還有于禁帶領的兩萬八千軍隊。
黃忠和于禁帶領的軍隊幾乎沒有損失,都是一萬人,陸越因為之前和塞維魯的十萬大軍正面打了一場,戰損有點大,如今只有八千雅隆騎兵。
這十幾名羅馬帝國貴族在來的時候已經做好了要和大陸王朝打一場硬仗的準備,結果到了之后發現大陸王朝竟然只派了兩萬八千人出戰,不由得皺起了眉頭。
他們覺得大陸王朝這邊軍隊數量太少了,說不定是在別的地方有埋伏,所以他們不敢大意。
但是當他們派出斥候探查了附近的情況之后,發現附近根本就沒有伏兵,就更加想不通了。
難道大陸王朝認為用不到三萬人就能正面對抗他們十幾萬大軍?
雖然大陸王朝之前有一萬雅隆騎兵正面擊潰塞維魯十萬大軍的戰績,但這些貴族不認為他們也會走塞維魯的路子,更不可能在擁有如此強大數量優勢的情況下敗給大陸王朝。
在冷兵器時代,交戰雙方的人數最好不要相差太大,否則戰斗打響之后,人數多的一方必然占盡優勢。
不過為了穩妥一些,十幾名貴族還是湊在一起商量了一番,最后他們一致認為大陸王朝這不到三萬的軍隊絕對不可能是他們十幾萬大軍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