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川的六萬大軍在君士坦丁堡停了下來,塞維魯得到消息之后懸著的心終于放下來了。
在帕爾米拉戰敗之后,塞維魯就堅定了一個決心,那就是絕對不能和大陸王朝正面作戰,而是要把羅馬帝國的優勢發揮出來。
羅馬帝國有什么優勢?
高達數千萬的人口數量,遼闊的疆域,強大的戰略縱深和多變的地貌形成的各種天險。
人口數量和遼闊的疆域暫時就不說了,因為大陸王朝也有這樣的優勢,相互抵消之下就沒有什么優勢了。
但是戰略縱深一直都是有的,塞維魯也是這么做的,主動讓出大片土地,拉長陸川的后勤補給,增加后勤補給的壓力,以此來消耗大陸王朝的國力。
而君士坦丁堡就是天險,也是塞維魯寄予厚望的一座城市。
為了在這里擋住陸川的腳步,塞維魯在君士坦丁堡集結了五萬軍隊,準備了大量的糧草物資,并且下了死命令,絕對不允許外出迎戰,只能在西部城區依靠城墻進行防御。
西部城區的城墻往東百余米就是博斯普魯斯海峽,根本就沒有多少活動的空間,就算陸川的大軍能夠順利渡海,也難以在城墻下面找到立足之地。
更何況塞維魯早就在城墻上安排了大量士兵進行防守,任何靠近城墻的人都會遭到無差別攻擊。
在塞維魯看來,這樣的防御措施簡直就是萬無一失,大陸王朝的實力再強,陸川麾下的將領再驍勇,也不可能在渡海之后強行攻破城墻。
人的力量總是有窮盡的嘛。
所以在得到消息,陸川在君士坦丁堡停下來的時候,塞維魯就高興起來了,覺得他做出的這個決定真的是太英明了。
雖然羅馬帝國失去了君士坦丁堡以東的大片土地,但只要能在君士坦丁堡擋住陸川的腳步,塞維魯就覺得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如果擋不住陸川的腳步,塞維魯覺得他會輸得很慘,畢竟如今的羅馬帝國已經沒有多少兵力可以調動的。
當然,想要進攻羅馬帝國并不是只有君士坦丁堡這一條路可以走,陸川還可以率領軍隊北上,繞開君士坦丁堡進入歐洲,只不過這樣路程會更遠,后勤補給壓力也很大。
站在塞維魯的角度,他也不擔心陸川繞道,因為陸川一旦繞開君士坦丁堡,那塞維魯就可以趁機派出大軍從君士坦丁堡出發,截斷陸川的后勤補給,逼迫陸川退兵。
所以在塞維魯看來,只要陸川攻不破君士坦丁堡,他就站在了不敗之地。
陸川盯著君士坦丁堡的城墻研究了好幾天,卻一直沒有一個合適的計劃。
火炮的射程很遠,超過了一千步,確實可以集中西部城區的城墻,但這次進攻的重點并不是城墻,而是陸川也不知道塞維魯在城墻后面做了什么布置。
渡海之后只有百余米的空間可以立足,這也就意味陸川不可能派出大量軍隊同時進攻,否則就是將軍隊暴露在敵人的攻擊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