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利安努斯看到這一幕的時候心都涼了。
他一開始還不明白為什么安息帝國的重騎兵不肯沖出來,以為重騎兵的任務就是保護投石機,可直到現在他才明白,保護投石機只是重騎兵的一個任務而已,同時重騎兵還負責對沖進他們沖鋒范圍的敵人進行絞殺。
為什么重騎兵一定要等敵人進入沖鋒范圍之后再動手?
因為他們不知道沖鋒范圍之外是不是隱藏了戰壕。
重騎兵在冷兵器為主的戰場上最害怕的就是戰壕,所以只要確定沒有戰壕,重騎兵就可以全力沖鋒了。
這也是為什么要讓步兵開路,為什么要等羅馬帝國的輕騎兵沖過來之后重騎兵再沖鋒的原因。
只是一個來回沖鋒,羅馬帝國的輕騎兵就損失慘重,看的尤利安努斯一陣心疼,急忙下令讓輕騎兵撤回來。
羅馬帝國的輕騎兵退了回去,但真正能逃回去的也就萬余人。
僅僅一次沖鋒,傷亡近半。
不過安息帝國并沒有因此就發動總攻,而是依舊保持了理智和冷靜,繼續保持原本的陣型前進,擺明了就是要繼續推進陣線,用這種堂而皇之的辦法將羅馬帝國徹底擊敗。
尤利安努斯這次是真的沒有辦法了,如果安息帝國的陣線出現破綻,他還能嘗試一下,但安息帝國明顯是在穩扎穩打,十幾萬大軍組成的陣線一點破綻都沒有。
至少在尤利安努斯看來是一點破綻都沒有,那他還能怎么辦?
除了繼續后退,沒有別的辦法。
可他身后就是營寨了,再退營寨就要失守了。
尤利安努斯不敢猶豫,果斷下令,讓剛剛退下來的萬余騎兵留下,其他士兵馬上會營寨收拾東西撤退。
這里是不能待了,要么后退一段距離重新建立營寨,要么就一直后退到城市里,借助城墻來防守。
好在羅馬帝國的軍隊素質比較高,就算是剛剛承受巨大損失的輕騎兵接到了這種危險的殿后任務,竟然也沒有提出異議,或者消極怠戰,而是積極地執行尤利安努斯的命令,將陣型展開,避免安息帝國看到后面的動靜。
尤利安努斯不敢浪費時間,因為安息帝國戰線推進速度還是很快的,最多再有半個時辰就能推進到這里,所以他必須要在半個時辰之內將有所有的物資收拾好帶回去,然后留下來殿后的萬余騎兵才能撤退。
阿爾達班五世并沒有跟著陣線一起前進,而是站在城墻上觀察外面的情況,所以他不可能第一時間發現尤利安努斯已經準備撤退了。
退一步來說,就算他發現尤利安努斯的小動作,也不會過分追擊,因為蘇雙已經提前說過了,這次戰斗的目的就是推進陣線,正面擊敗羅馬帝國的軍隊,但絕對不能追擊,理由是他們不知道羅馬帝國是不是在營寨后面也挖了戰壕。
萬一營寨后面還有戰壕,他們的重騎兵和輕騎兵追了上去,然后全都掉進戰壕了,那就完了。
但更深層次的原因還是糜竺交代了,只讓安息帝國正面擊敗羅馬帝國的軍隊,但是不能給羅馬帝國的軍隊造成重創。
畢竟羅馬帝國一共就九萬軍隊,要是一戰之下死傷嚴重,尤利安努斯就要退兵了,到時候大陸王朝怎么賺錢?
只有雙方勢均力敵,為了擊敗敵人不斷想辦法,購買各種裝備,大陸王朝才能賺大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