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中,王越已經對陸川生出了幾分歸屬感。
這是好事,只不過王越很好地隱藏了起來。
陸川也不在意,因為他知道,很快支撐王越和他作對的信念,就要崩塌了。
陸金已經帶回來了長安的消息,根據種種跡象,陸川可以做出判斷,王允的連環計,已經開始了。
陸川記不太清呂布究竟是什么時候殺死董卓的,但他知道肯定快了,因為亂起鳳儀亭那件事,已經發生了。
董卓在鳳儀亭將方天畫戟擲出去,險些殺死呂布,讓呂布心生怨恨,加上貂蟬也落到了董卓手里,心情更加郁悶。
接下來只要王允繼續發力,董卓也沒多少好日子了。
作為穿越者,陸川覺得他不能錯過這個機會。
他在陸縣,呂布和董卓在長安,他肯定不能親自領兵攻打長安,但趁著這個機會,潛入長安,撈一些好處,還是可以的。
就比如蔡邕。
再比如,蔡琰。
這里要特別說明一下,陸川打蔡邕父女的主意,絕對不是眼饞蔡琰的美色,而是想要把蔡邕的藏書帶回來。
據說,蔡邕家里的收藏的書籍超過一萬卷,后來送給了王粲好幾車藏書,但家里依舊還剩下四千多卷!
這是什么概念?
尋常士族家里能有一兩卷書流傳下來,都要當成寶貝,能有上百卷藏書的,就算是書香門第,頗有名望了。
而蔡邕卻有上萬卷書,這難道還不能讓陸川心動嗎?
就算蔡邕已經送給了王粲一大部分書籍,但不是還有四千多卷嗎?
別的不說,光這四千多卷藏書,就值得陸川花費一些心思了!
更不要說蔡邕本人精通音律,才華橫溢,還精通經史,能善辯,在辭賦和書法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詣,簡直就是這個年代頂級的文學大家!
只可惜,隨著董卓死亡,蔡邕也會被王允殺死,一代文學大家就此隕落。
陸川如果能趁著董卓被殺之前,搶先一步把蔡邕帶回來,他在陸縣開辦學堂的事情,還會遇到困難嗎?
陸川不是士族,不能隨意開辦學堂,要不然必然會引起士族的忌憚和圍攻;
但有了蔡邕坐鎮,這些都不是問題。
那些士族心里再不爽,他們也不敢在明面上跟蔡邕這個文學大家對著干!
而且有了蔡邕坐鎮,附近的學子必然會爭先恐后來到陸縣,只求服侍在蔡邕左右。
他們什么都不求,只要能留在蔡邕身邊就滿足了。
所以在陸川看來,蔡邕就是一個文化標桿,可以讓陸縣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把文化也發展起來!
所以趁著董卓沒死,潛入長安,把蔡邕、蔡琰還有蔡邕家里所有的藏書都帶回來,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
誰去執行?
必須是陸川親自出馬!
考慮到陸縣如今的情況,陸川外出,趙云就必須要留下來;